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车辆工程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车辆设计、计算论文

铁道客车动力学性能灵敏度分析及稳健设计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·铁道车辆动力学的研究范畴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铁道车辆动力学问题的分类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铁道车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第11页
   ·铁道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铁道车辆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·灵敏度分析及相关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灵敏度分析的基本概念第13页
     ·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灵敏度分析新方法及相关研究第14页
   ·稳健设计及相关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稳健设计概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稳健设计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第二章 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与求解方法第18-30页
   ·线路不平顺第18-20页
     ·线路几何不平顺的分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轨道随机不平顺功率谱第19-20页
   ·铁道客车动力学模型第20-23页
     ·铁道客车垂向振动模型第20-22页
     ·铁道客车横向振动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·车辆运行平稳性分析理论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车辆运行平稳性评价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平稳性Sperling指标的求解第24-25页
   ·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分析理论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·铁道客车模型的基本参数第26-28页
   ·客车模型动力学性能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 铁道客车运行平稳性灵敏度分析第30-53页
   ·基于直接求导法的灵敏度分析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·基于直接求导法的运行平稳性灵敏度分析建模第31-33页
     ·运行平稳性Sperling指标的可导性讨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运行平稳性Sperling指标灵敏度分析建模第32-33页
   ·运行平稳性直接求导法灵敏度分析的程序设计第33-35页
   ·基于直接求导法的运行平稳性灵敏度分析算例第35-44页
     ·垂向振动平稳性灵敏度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·横向振动平稳性灵敏度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·基于响应面法的灵敏度分析原理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响应面的原理第44-47页
     ·基于响应面法的灵敏度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·基于响应面法的运行平稳性灵敏度分析建模第48-49页
   ·基于响应面法的运行平稳性灵敏度分析算例第49-52页
     ·运行平稳性的响应面构建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基于响应面法的运行平稳性灵敏度分析结果第50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四章 铁道客车运动稳定性灵敏度分析第53-66页
   ·有限差分方法理论第53-56页
     ·函数的差商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函数的差分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有限差分灵敏度的定义第55-56页
   ·基于有限差分法的蛇形运动临界速度灵敏度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·蛇形运动临界速度求解方案改进第56-57页
     ·蛇形运动临界速度灵敏度分析方案第57-58页
   ·铁道客车运动稳定性有限差分灵敏度分析算例第58-63页
     ·蛇形运动临界速度对质量的灵敏度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蛇形运动临界速度对悬挂刚度的灵敏度第59-61页
     ·蛇形运动临界速度对悬挂阻尼的灵敏度第61-63页
   ·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灵敏度分析原理第63-64页
   ·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运动稳定性灵敏度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五章 铁道客车动力学性能稳健设计第66-80页
   ·铁道客车动力学性能的非线性特性第66-67页
   ·基于灵敏度的稳健设计方法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基于灵敏度的稳健设计的基本模型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遗传算法及其工具箱第68-69页
   ·铁道客车运行平稳性稳健设计方案第69-74页
     ·运行平稳性稳健设计的思路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因素范围的设定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运行平稳性稳健设计目标第71页
     ·稳健设计的程序实现第71-74页
   ·铁道客车运行平稳性稳健设计算例第74-79页
     ·针对车体质量的平稳性稳健设计第74-76页
     ·针对车速的平稳性稳健设计第76-78页
     ·针对车体纵向位置的平稳性稳健设计第78-7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9-80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·结论第80页
   ·展望第80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诗性与神性--论民国时期基督教文学的美学品格与精神追求
下一篇:新时期泛生态小说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