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| 第12-27页 |
| 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| 第12-14页 |
| 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| 第12-13页 |
| 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般原因 | 第13页 |
| ·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| ·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| 第14-27页 |
| 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| 第14-15页 |
| ·度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方法 | 第15-26页 |
| ·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| 第27-30页 |
| 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成因 | 第27-28页 |
| 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| 第27页 |
| 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| 第27-28页 |
| 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| ·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 | 第28页 |
| ·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| 第28-29页 |
| ·尚未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| 第29页 |
| ·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| 第29页 |
| ·缺乏专业的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和风险管理队伍 | 第29-30页 |
| 第四章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| 第30-33页 |
| ·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 | 第30-31页 |
| ·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 | 第30-31页 |
| ·可供借鉴的经验 | 第31-33页 |
| ·良好的信贷风险文化 | 第31页 |
| ·严格信息管理防范信息不对称 | 第31页 |
| ·具有约束力的信贷管理组织体系 | 第31页 |
| ·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| 第31-33页 |
| 第五章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| 第33-39页 |
| ·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33-34页 |
| ·调整优化股权结构 | 第33页 |
| ·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| 第33页 |
| ·多元化风险转移手段 | 第33-34页 |
| ·加强风险资产管理 | 第34页 |
| ·提高资本充足率 | 第34页 |
| ·扩大信贷风险管理范围 | 第34页 |
| ·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| 第34页 |
| ·改造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| 第34-36页 |
| ·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及全程的管理流程 | 第35页 |
| ·建立面向客户的差别化流程 | 第35页 |
| ·提高流程效率和质量 | 第35页 |
| ·关注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| 第35-36页 |
| ·健全信用风险评级和风险定价系统 | 第36-37页 |
| ·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流程 | 第36页 |
| ·合理进行风险定价 | 第36-37页 |
| ·加强风险度量技术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| 第37页 |
| ·加大信贷风险责任考核力度 | 第37-38页 |
| ·尽快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| 第38页 |
| ·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| 第38页 |
| ·加强我国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| 第38页 |
| ·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| 第38-39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|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的论著、论文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