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美登素类化合物研究进展(综述) | 第8-30页 |
·美登素类抗生素概述 | 第8-17页 |
·美登素的生物资源 | 第8-9页 |
·生物活性 | 第9-12页 |
·生物代谢 | 第12-14页 |
·美登素在抗体靶向结合技术中的应用 | 第14-17页 |
·美登素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| 第17-25页 |
·AHBA 的生物合成 | 第18-19页 |
·安丝菌素前体的合成 | 第19-21页 |
·甲氧基丙二酰-酰基载体蛋白的生物合成 | 第21-22页 |
·后修饰反应 | 第22-25页 |
·新一类衍生物ansacarbamitocins | 第25-27页 |
·试验目的、意义及内容 | 第27-30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7-28页 |
·本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50页 |
·实验菌种与质粒 | 第30-32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2-35页 |
·培养基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3-35页 |
·抗生素及诱导剂 | 第3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5-50页 |
·菌体培养与菌种保藏 | 第35-36页 |
·大肠杆菌质粒DNA 大量提取 | 第36页 |
·放线菌总DNA 的少量提取 | 第36-37页 |
·Fosmid 文库建立 | 第37-40页 |
·基因组文库筛选 | 第40-41页 |
·DNA 沉淀 | 第41页 |
·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41页 |
·DNA 片段凝胶回收 | 第41-42页 |
·DNA 片段的酶切与连接 | 第42页 |
·钙转感受态的DNA 转化 | 第42页 |
·电转感受态细胞制备及DNA 转化 | 第42-43页 |
·Redirect 技术 | 第43-45页 |
·Actinosynnema pretiosum 菌株的接合转移 | 第45-47页 |
·Actinosynnema pretiosum 菌株的发酵与产物检测 | 第47页 |
·Amycolatopsis sp. CP2808 菌株的接合转移操作 | 第47-48页 |
·Amycolatopsis sp. CP2808 菌株的发酵与产物检测 | 第48-50页 |
第3章 Ansacarbamitocins 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 | 第50-76页 |
·前言 | 第50-5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1-71页 |
·Amycolatopsis sp. CP2808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| 第51-54页 |
·带有AHBA 合成酶基因的克隆筛选与验证 | 第54-66页 |
·合成基因簇的染色体步移筛选 | 第66-71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71-76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·讨论 | 第72-76页 |
第4章 Ansacarbamitocins 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分析 | 第76-92页 |
·前言 | 第7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6-90页 |
·阳性克隆序列信息的整合 | 第76-77页 |
·基因簇序列分析 | 第77-87页 |
·与安丝菌素合成基因簇的比较 | 第87-90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90-92页 |
·小结 | 第90-91页 |
·讨论 | 第91-92页 |
第5章 Ansacarbamitocins 生物合成后修饰途径的研究 | 第92-104页 |
·前言 | 第92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92-101页 |
·基因置换质粒构建 | 第92-93页 |
·acm21a 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| 第93-96页 |
·acm21b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| 第96-98页 |
·acm21ab 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| 第98-99页 |
·acm25 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| 第99-101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01-104页 |
·小结 | 第101页 |
·讨论 | 第101-104页 |
第6章 AHBA合成酶在安丝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关性 | 第104-112页 |
·前言 | 第104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104-110页 |
·A. pretiosum 中AHBA 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| 第104-105页 |
·asm24 中断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| 第105-107页 |
·asm43 中断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| 第107页 |
·asm24 与asm43 突变株的发酵检测 | 第107-109页 |
·asm24、asm43 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| 第109-110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10-112页 |
·小结 | 第110页 |
·讨论 | 第110-112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2-116页 |
·总结 | 第112页 |
·后续工作 | 第112-113页 |
·展望 | 第113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