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概况 | 第10-15页 |
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| 第17-23页 |
第二章 巡会及会货的历史流变 | 第23-40页 |
第一节 古代祭祀中的表演 | 第23-31页 |
第二节 佛教"行像"仪式的影响 | 第31-35页 |
第三节 道教的推动 | 第35-37页 |
第四节 明清以来的巡会及会货 | 第37-39页 |
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舜王巡会及会货的生存空间 | 第40-68页 |
第一节 传说与记忆空间 | 第41-55页 |
第二节 庙宇与建筑空间 | 第55-63页 |
第三节 朝山进香与仪式空间 | 第63-67页 |
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四章 舜王巡会及会货的组织模式 | 第68-76页 |
第一节 历史上的"社"与"会" | 第68-70页 |
第二节 巡会及会货中的"社"与"会" | 第70-75页 |
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五章 舜王巡会及会货的表演传统 | 第76-111页 |
第一节 表演程式 | 第76-88页 |
第二节 表演的技巧 | 第88-95页 |
第三节 表演中的装扮 | 第95-99页 |
第四节 表演中的鼓乐吹打 | 第99-102页 |
第五节 表演的意味 | 第102-110页 |
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第六章 舜王巡会及会货的观念形态 | 第111-145页 |
第一节 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| 第112-118页 |
第二节 神仙信仰的渗透 | 第118-131页 |
第三节 鬼灵观点的展现 | 第131-142页 |
小结 | 第142-145页 |
第七章 舜王巡会及会货的现代命运 | 第145-163页 |
第一节 复兴之路 | 第145-155页 |
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| 第155-161页 |
小结 | 第161-163页 |
附录 | 第163-166页 |
附录一:20世纪30年代绍兴曹娥娘娘巡会队列图(部分) | 第163-164页 |
附录二:双溪江大舜庙平面图 | 第164-165页 |
附录三:2009年农历九月廿三至九月廿五舜王巡会路线图 | 第165-1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6-174页 |
后记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