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论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--以《民事诉讼法》第202、204条为视角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引言第11-12页
第一章 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概述第12-16页
 第一节 民事执行救济的含义和法律属性第12-14页
  一、执行救济的含义第12-13页
  二、执行救济的法律属性第13-14页
 第二节 民事执行救济的功能和二元构造第14-16页
  一、民事执行救济的功能第14-15页
  二、民事执行救济的二元构造第15-16页
  三、本文对执行救济论述的界定第16页
第二章 域外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之比较研究第16-22页
 第一节 德国执行救济之立法模式第16-18页
  一、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方式第17页
  二、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方式第17-18页
 第二节 日本执行救济之立法模式第18-19页
  一、执行抗告第18-19页
  二、执行异议第19页
  三、执行异议之诉第19页
 第三节 我国台湾民事执行救济之立法模式第19-21页
  一、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方法第20页
  二、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方法第20-21页
 第四节 域外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比较和借鉴第21-22页
  一、域外大陆法系国家执行救济制度的共同点第21-22页
  二、对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借鉴第22页
第三章 我国民事执行救济之现状第22-35页
 第一节 程序性执行异议之透视第23-28页
  一、执行异议的立法宗旨第23-24页
  二、执行异议的条件第24页
  三、执行异议的审查和处理第24-26页
  四、对执行异议的复议第26页
  五、修正后执行异议(第202 条)与修正前执行异议(第208 条)之比较第26-27页
  六、执行异议制度的不足第27-28页
 第二节 案外人异议之适用第28-31页
  一、提起案外人异议之条件第29页
  二、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与处理第29-30页
  三、案外人异议的不足第30-31页
 第三节 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探讨第31-35页
  一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当事人第32页
  二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时间及事由第32-33页
  三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起诉和受理第33页
  四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和裁判第33-34页
  五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不足第34-35页
第四章 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分析与完善第35-53页
 第一节 程序性执行异议之再认识第35-40页
  一、执行异议主体之探究第35-36页
  二、执行异议事由之思考第36-39页
  三、执行异议的提起方式及时间之厘清第39页
  四、执行异议审查方式之评判第39-40页
 第二节 案外人异议的完备第40-42页
  一、案外人异议主体问题第40页
  二、案外人异议事由之界定第40-41页
  三、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之健全第41-42页
 第三节 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深度解读与完善第42-50页
  一、案外人异议之诉法律性质的梳理第42-44页
  二、案外人异议之诉原告的研究第44-45页
  三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提起时间的探讨第45-47页
  四、健全案外人异议之诉审查机制第47页
  五、统一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立案程序第47-48页
  六、完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判程序第48-50页
 第四节 其他问题的完善第50-53页
  一、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诉讼请求与判决主文的塑造第50-51页
  二、对民事执行救济程序竞合的处理之思考第51-53页
结语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-58页
后记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律师辩护的若干问题研究--以重庆李庄案为例的分析
下一篇:银行个人理财领域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