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镇防洪对策研究与实践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概况 | 第12-16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防洪区范围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我国城镇防洪排涝现状分析 | 第17-24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现状 | 第17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存在的问题 | 第17-24页 |
·城镇防洪标准较低 | 第17-19页 |
·城镇内涝问题突出 | 第19-21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规划滞后 | 第21-22页 |
·城镇防洪治涝技术和管理水平低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新时期城镇防洪治涝对策研究 | 第24-44页 |
·指导思想与原则 | 第24-26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 | 第24-25页 |
·整体性思想 | 第25-26页 |
·资源化原则 | 第26页 |
·新对策研究 | 第26-43页 |
·依托流域防洪 | 第26-28页 |
·加强雨水资源利用 | 第28-34页 |
·提高城市滨水区生态和景观效应 | 第34-37页 |
·完善非工程措施 | 第37-42页 |
·借鉴古代城镇防洪经验 | 第42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研究区概述 | 第44-57页 |
·地理位置及城市性质 | 第44-50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44页 |
·城市性质 | 第44-45页 |
·社会经济状况 | 第45页 |
·河流水系分布 | 第45-46页 |
·流域概况及历史洪灾 | 第46-48页 |
·抗震设防烈度 | 第48-50页 |
·项目区域现状分析 | 第50-57页 |
·河道淤积现状 | 第50-52页 |
·河岸堤防工程现状 | 第52页 |
·河道水环境污染现状 | 第52-55页 |
·主要存在的问题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工程整治方案 | 第57-82页 |
·工程整治目标 | 第57-58页 |
·总体目标 | 第57页 |
·环境效益目标 | 第57页 |
·社会效益方面 | 第57-58页 |
·经济效益目标 | 第58页 |
·工程整治思路 | 第58-59页 |
·工程整治原则 | 第59页 |
·工程整治范围 | 第59页 |
·工程整治主要内容 | 第59-60页 |
·工程整治重难点及对策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工程整治重难点及关键性技术问题 | 第60-62页 |
·对策措施 | 第62页 |
·河道整治工程方案 | 第62-68页 |
·河道护岸工程方案 | 第62-63页 |
·河道护岸型式选择 | 第63-66页 |
·河道护岸平面布置 | 第66页 |
·河道护岸工程设计 | 第66-68页 |
·河道清淤工程方案 | 第68-77页 |
·清淤范围 | 第68-69页 |
·河道清淤设计原则 | 第69-70页 |
·河道清淤方案设计 | 第70-71页 |
·底泥运输方案设计 | 第71-72页 |
·底泥处置方案 | 第72-77页 |
·河道局部阻水节点整治方案 | 第77-79页 |
·东门小河与秃尾河干流交汇口整治方案 | 第77-78页 |
·秃尾河电力公司大楼附近局部阻水节段整治方案 | 第78-79页 |
·河道整治工程相关配套工程描述 | 第79-80页 |
·截污干管工程 | 第79页 |
·景观工程 | 第79-80页 |
·总结和建议 | 第80-82页 |
·总结 | 第80页 |
·建议 | 第80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