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混合共同担保研究--以物保和人保的混合为研究重点

内容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第一章 混合共同担保概述第13-23页
 一、混合共同担保的概念第13-16页
  (一) 名称之确定第13-14页
  (二) 内部组合方式之认定第14-15页
  (三) 概念之界定第15-16页
 二、混合共同担保的特征第16-19页
  (一) 混合性第17-18页
  (二) 共同性第18页
  (三) 同一性第18-19页
 三、混合共同担保成立的前提——主债务的效力第19-23页
  (一) 无效之债务第19-20页
  (二) 可撤销之债务第20-21页
  (三) 自然之债第21-23页
第二章 混合共同担保的基本类型梳理第23-34页
 一、有明确约定的混合和无明确约定的混合第23-24页
 二、第三人提供物保的混合和债务人提供物保的混合第24-27页
  (一) 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时第24-25页
  (二) 债务人提供物的担保时第25-27页
 三、一般保证与物保的混合和连带责任保证与物保的混合第27-31页
  (一) 一般保证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第27-28页
  (二) 连带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第28-31页
 四、其他的类型梳理第31-34页
  (一) 超额的混合、足额的混合和不足额的混合第31页
  (二) 单一物保与保证的混合和多种物保与保证的混合第31-32页
  (三) 连带的混合共同担保和补充的混合共同担保第32页
  (四) 数人提供的数个担保之混合与一人提供多项担保之混合第32-34页
第三章 第三人提供物保时的担保责任承担第34-40页
 一、几种不同的立法模式第34-36页
  (一) 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第34页
  (二) 保证人相对优待主义第34-35页
  (三) 平等主义第35-36页
  (四) 混合主义第36页
 二、对以上几种模式评析及我国的选择第36-40页
第四章 第三人提供物保时担保人间的追偿权第40-45页
 一、我国立法上的规定第40页
 二、《物权法》176条的立法理由及评析第40-42页
 三、担保人间的追偿份额的确定第42-45页
结语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-52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源飞公司制造部员工绩效管理优化设计
下一篇:论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