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微球腔增强效应的Yb3+:ZBLANP玻璃材料的激光制冷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第一章 固体材料激光冷却的研究现状 | 第11-27页 |
| 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·固体材料激光冷却的基本原理 | 第12-13页 |
| ·激光冷却的理论分析 | 第13-14页 |
| ·用于激光制冷的掺杂离子材料 | 第14-15页 |
| ·掺杂稀土离子材料的实验进展 | 第15-18页 |
| ·掺杂Yb~(3+)的ZBLANP光纤材料 | 第15-16页 |
| ·掺杂Yb~(3+)的晶体材料 | 第16-17页 |
| ·掺杂的Yb~(3+)玻璃材料 | 第17页 |
| ·掺杂Er~(3+)粒子的固体材料 | 第17-18页 |
| ·固体材料的激光制冷装置 | 第18-20页 |
| ·最早的激光冷却装置 | 第18-19页 |
| ·真空室中的激光冷却装置 | 第19-20页 |
| ·温度的几种测量技术 | 第20-22页 |
| ·光热偏转光谱测量技术 | 第20-21页 |
| ·荧光光谱法 | 第21-22页 |
| ·热电偶或微热电偶探测技术 | 第22页 |
| ·热照相机测量法 | 第22页 |
| ·固体材料制冷器 | 第22-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5-27页 |
| 第二章 固体材料激光冷却的理论分析 | 第27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27页 |
| ·固体材料激光冷却的量子理论 | 第27-30页 |
| ·经典能量平衡理论 | 第30-33页 |
| ·影响激光致冷的因素 | 第33-37页 |
| ·量子效率 | 第33页 |
| ·制冷能级间距对制冷结果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·背景吸收和环境对激光制冷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·荧光再吸收 | 第35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| 第三章 微球腔效应在固体材料激光冷却中的应用 | 第39-59页 |
| ·光学回音壁模式的简介 | 第39-41页 |
| ·微球或圆盘中的光能分布 | 第39-40页 |
| ·腔模的品质因子 | 第40-41页 |
| ·腔的模体积 | 第41页 |
| ·FDTD方法在微腔模式中的计算和分析 | 第41-47页 |
| ·差分方程 | 第41-45页 |
| ·微球的差分方程变换 | 第45-47页 |
| ·悬浮在空中的小球的微腔冷却 | 第47-56页 |
| ·玻璃微球的腔增强方案 | 第47-48页 |
| ·小球微腔效应下的光制冷方案结果 | 第48-51页 |
| ·玻璃微球腔增强方案的荧光制冷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·研究工作的总结 | 第59页 |
| ·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