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工作性能 | 第12-15页 |
·现行规范对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规定 | 第13页 |
·无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工作性能 | 第13-14页 |
·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工作性能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对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无补强和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有限元验证 | 第19-29页 |
·概述 | 第19页 |
·非线性有限元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有限元模型 | 第20-23页 |
·单元类型 | 第20页 |
·材料的屈服准则、流动法则和强化法则 | 第20-21页 |
·材料参数 | 第21-22页 |
·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| 第22-23页 |
·计算机程序验证 | 第23-28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3-24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 | 第24-26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| 第26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无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静力分析 | 第29-52页 |
·概述 | 第29页 |
·无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29-32页 |
·节点的边界约束条件 | 第29页 |
·试件的选取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0-32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32-40页 |
·节点的破坏模式 | 第32-33页 |
·节点的应力发展趋势 | 第33-34页 |
·节点刚度的确定 | 第34-36页 |
·节点极限弯矩的确定 | 第36-40页 |
·界定无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刚性程度 | 第40-43页 |
·半刚性界定的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检验本章试件的刚性程度 | 第41-43页 |
·无补强箱型柱—工字型梁节点的参数分析 | 第43-51页 |
·柱壁厚度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·梁翼缘宽度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梁截面高度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静力分析 | 第52-80页 |
·概述 | 第52页 |
·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52-54页 |
·节点的边界约束条件 | 第52页 |
·试件的选取设计 | 第52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4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4-61页 |
·节点的应力发展趋势 | 第54-57页 |
·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 | 第57-61页 |
·界定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刚性程度 | 第61-63页 |
·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参数分析 | 第63-73页 |
·柱壁厚度的影响 | 第63-66页 |
·T型加劲肋翼缘宽度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·T型加劲肋长度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T型加劲肋截面高度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·T型加劲肋腹板厚度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T型加劲肋翼缘厚度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确定合理的加劲肋长度 | 第73-78页 |
·刚度确定的最小加劲肋长度 | 第74-75页 |
·强度确定的最小加劲肋长度 | 第75-76页 |
·最大加劲肋长度 | 第76-78页 |
·无补强和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的比较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5章 无补强和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—工字梁节点钢框架分析 | 第80-90页 |
·概述 | 第80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80-83页 |
·模型参数和框架尺寸的确定 | 第80页 |
·框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80-83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83-89页 |
·滞回环 | 第83页 |
·骨架曲线 | 第83-84页 |
·刚度 | 第84-85页 |
·延性 | 第85-86页 |
·耗能 | 第86-87页 |
·塑性铰位置 | 第87-8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