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史、文学思想史论文

民歌与国学--民国时期“歌谣运动”的兴起与演变

中文摘要第1-3页
英文摘要第3-7页
绪论第7-14页
第一章 “歌谣学运动”第14-23页
 洋人的先例第14-15页
 中国的国情第15-17页
 歌谣学运动第17-18页
 缘起:“征集”歌谣第18-19页
 展开:歌谣“运动”第19-21页
 归并:融入“国学”第21-23页
第二章: 民众文化与精英立场第23-33页
 借助“民众”,确认“我们”第24-28页
 通过“我们”,鉴定“民众”第28-33页
第三章 “民”的发现与“歌”的采集第33-62页
 “三级社会”与官民之间第33-34页
 “民”的多义第34-37页
 新学界与“知识流”第37-44页
 何谓“歌谣”?第44-48页
 如何“采歌”?第48-52页
 “采歌”作何?第52-62页
第四章 文学革命与国史更新第62-81页
 新国风与新文学第62-67页
 “拟民歌”与“伪民歌”第67-71页
 新思想与新形象第71-75页
 通过学术,建构国史第75-81页
第五章 “读”的歌词与“听”的演唱第81-97页
 文学与音乐:从文本到歌唱第81-85页
 时代强音:从民辞到国歌第85-91页
 传统映照:从诗学到乐论第91-97页
第六章 深入乡野,观风辨俗第97-122页
 由风到俗第97-102页
 “民”的扩展:从庶民到乡民到蛮民第102-104页
 “歌”的充实:从故纸到书斋到现场第104-109页
 “学”的延伸:从歌谣(学)、民俗(学)到人类(学)第109-122页
第七章 官方干预与国家行为第122-139页
 官学两界,若离若即第122-131页
 国家施政,辨风正俗第131-139页
第八章: 东洋“跳板”与西洋“先生”第139-167页
 作为“样板”和“跳板”的日本第139-149页
 作为“对手”和“教师”的西方第149-167页
第九章 个案与结语第167-176页
 朱自清“背影”的象征第167-176页
结语第176-180页
参考资料第180-191页
后记第191页

论文共1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佛教艺术研究
下一篇:《孟子》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