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热传导原理的气化炉内高温测量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2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7页 |
·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GE气化技术 | 第12-13页 |
·Shell气化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Siemens气化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| 第15-16页 |
·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| 第16页 |
·化学热回收两段组合式煤气化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灰渣熔融特性与导热系数研究 | 第17-23页 |
·煤灰成分与熔融特性 | 第17页 |
·灰渣粘温特性 | 第17-19页 |
·温度对灰渣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结渣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灰渣沉积层的结构及温度分布 | 第21-22页 |
·灰渣沉积层的导热系数 | 第22-23页 |
·高温测量方法简介 | 第23-27页 |
·声学高温测量法 | 第23页 |
·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度场测量法 | 第23-24页 |
·光纤高温计 | 第24-25页 |
·利用冷却介质间接测温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高温测量装置的设计与标定 | 第27-39页 |
·测温探头设计 | 第27-29页 |
·传热模型 | 第29-31页 |
·辐射传热 | 第29-30页 |
·热传导 | 第30-31页 |
·测温探头的标定 | 第31-33页 |
·测量条件影响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冷却水流量 | 第33-34页 |
·吹扫气速 | 第34-35页 |
·灰渣沉积 | 第35-36页 |
·热电偶安装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测温探头在水冷壁气化炉内的测量 | 第39-50页 |
·实验装置及条件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39-40页 |
·下料装置 | 第40页 |
·实验流程 | 第40-42页 |
·柴油进料测温实验 | 第42-43页 |
·粉煤进料测温实验 | 第43-46页 |
·煤质分析 | 第43页 |
·实验条件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4-46页 |
·灰渣进料测温实验 | 第46-48页 |
·灰渣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条件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测温探头的瞬态热分析与优化设计 | 第50-60页 |
·测温探头时间响应特性 | 第50-53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50-51页 |
·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| 第51页 |
·瞬态导热计算 | 第51-53页 |
·测温探头尺寸优化与参数敏感度 | 第53-54页 |
·内芯长度设计 | 第53页 |
·参数敏感度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吹扫过程数值模拟 | 第54-59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55-56页 |
·网格划分及初始条件 | 第56页 |
·不同气速下的吹扫效果 | 第56-57页 |
·不同角度下的吹扫效果 | 第57页 |
·沉积质量影响因素 | 第57-58页 |
·吹扫结构设计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0-62页 |
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·展望 | 第61-6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