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植物造景在成都市寺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·本论文的研究对象、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对象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4-15页
第2章 综述第15-26页
   ·寺观园林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·成都市寺观园林概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·成都市寺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成都市寺观园林的分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成都市寺观园林的构成第19页
   ·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第19-26页
     ·植物造景的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植物造景的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·植物对于寺观园林的重要性第20-22页
     ·佛教对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第22-24页
     ·道教对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·寺观园林植物选择的特点第24-26页
第3章 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分析第26-71页
   ·调查对象第26页
   ·调查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7-71页
     ·文殊院植物造景分析第27-41页
     ·青羊宫植物造景分析第41-52页
     ·昭觉寺植物造景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·昭觉寺植物造景分析第52-61页
     ·大慈寺植物造景分析第61-71页
第4章 植物造景与其它造园因素的结合第71-76页
   ·植物与建筑的组合造景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突出寺观建筑的宗教功能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赋予建筑物以时间和空间的季侯感第72页
     ·丰富建筑物的艺术构图第72页
     ·协调宗教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第72-73页
   ·植物与山石的组合造景第73页
   ·植物与水体的组合造景第73-75页
     ·池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其他水体第75页
   ·植物与路径结合造景第75-76页
第5章 基于AHP法的典型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与分析第76-96页
   ·评价对象第76-86页
   ·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运用第86-92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的选择第86-87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的建立第87-9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92-96页
     ·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第92-94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结果第94-96页
第6章 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建议第96-101页
   ·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第96-98页
     ·因地制宜,满足宗教功能要求第96-97页
     ·师法自然,模拟乡土植物群落第97页
     ·疏密有致,营造多变植物空间环境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巧妙搭配,季相色彩变化丰富第98页
   ·优化建议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第98-99页
     ·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第99页
     ·注重寺观园林中的生态效应,增加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充分利用灌木和草本改善大慈寺现有的植物景观第100-101页
结论第101-102页
致谢第102-103页
附录第103-106页
成都市文殊院(昭觉寺、大慈寺、青羊宫)植物造景调查表第106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1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10-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成都城市中心区演变与优化研究
下一篇:L-丙交酯绿色提纯新工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