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意义 | 第11页 |
·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2 农村合作医疗的一般分析 | 第16-31页 |
·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·公共品理论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农村合作医疗的准公共品属性 | 第17-18页 |
·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 | 第18-19页 |
·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性 | 第19-20页 |
·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历程 | 第20-24页 |
·萌芽阶段(1955年以前) | 第20页 |
·形成阶段(1955—1958年) | 第20-21页 |
·发展及鼎盛阶段(1959—1980年) | 第21-23页 |
·衰退阶段(1980—1992年) | 第23页 |
·恢复阶段(1991—2002年) | 第23-24页 |
·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传统合作医疗的兴盛原因 | 第24-26页 |
·传统合作医疗的衰退原因 | 第26-27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 | 第27-31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| 第28-29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| 第29-31页 |
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分析 | 第31-42页 |
·长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历程 | 第31-32页 |
·长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成效 | 第32-36页 |
·覆盖面不断扩大 | 第32-33页 |
·资金筹集能力加强 | 第33-34页 |
·补偿机制得到完善 | 第34-35页 |
·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 | 第35-36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2页 |
·筹资渠道单一,筹资水平偏低 | 第36-37页 |
·补偿比例不高,有失公平 | 第37-38页 |
·报销手续繁琐 | 第38页 |
·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功能脆弱 | 第38-39页 |
·基金管理有漏洞,结余过多 | 第39-40页 |
·管理系统缺乏编制规定 | 第40-41页 |
·参合率仍有提高空间 | 第41-42页 |
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和优化建议 | 第42-50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的根源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医疗卫生的阻碍 | 第42-44页 |
·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合作医疗缺乏可推广的统一模式 | 第44-45页 |
·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建议 | 第45-50页 |
·建立稳定的筹资模式,拓宽筹资渠道 | 第45-46页 |
·完善基金补偿机制,简化报销程序 | 第46-47页 |
·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| 第47-48页 |
·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系统 | 第48-49页 |
·加快其它配套制度建设 | 第49-50页 |
5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3-55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