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立论与研究框架 | 第9-11页 |
| 1.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9页 |
| 2.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3.论文结构: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 | 第11-28页 |
| 1.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概念体系 | 第11-16页 |
| ·价值、自然价值、经济价值 | 第11-12页 |
| ·环境资源总经济价值的含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环境资源总经济价值的构成 | 第13-14页 |
| ·关于非使用价值的讨论 | 第14-16页 |
| 2.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| ·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简史 | 第16页 |
| ·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 | 第16-19页 |
| ·环境经济帐户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与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3.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 | 第19-26页 |
| ·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| ·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| 第21-26页 |
| ·市场价格法(MVPE) | 第21-23页 |
| ·表现偏好法(RP) | 第23-24页 |
| ·自述偏好法(SP) | 第24-26页 |
| 4.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流程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与评估 | 第28-38页 |
| 1.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 | 第28-29页 |
| ·生态旅游资源的含义 | 第28页 |
| 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 | 第28-29页 |
| 2.条件估值法(CVM)的理论基础及适用范围 | 第29-33页 |
| ·CVM研究的历史 | 第29-31页 |
| ·CVM在国外的研究史 | 第29-31页 |
| ·CVM在国内的发展史 | 第31页 |
| ·CVM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 | 第31-33页 |
| ·CVM的基本含义 | 第31-32页 |
| ·CVM的理论基础 | 第32-33页 |
| 3.关于CVM研究方法的问题与争议 | 第33-38页 |
| ·关于是否将非使用价值纳入经济分析 | 第33页 |
| ·关于CVM的假想特性 | 第33-34页 |
| ·关于CVM的偏差问题 | 第34页 |
| ·关于CVM的范围问题 | 第34-35页 |
| ·关于同一物品的WTP与WTA | 第35-36页 |
| ·关于开放式问卷与封闭式问卷法 | 第36-38页 |
| 第四章 北京市植物园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 | 第38-59页 |
| 1.CVM问卷的设计 | 第38-44页 |
| ·CVM问卷的设计原则 | 第38-39页 |
| ·问卷设计的步骤 | 第39-40页 |
| ·预测试 | 第39-40页 |
| ·先导调查 | 第40页 |
| ·问卷设计的内容 | 第40-44页 |
| ·构建假想市场 | 第41-42页 |
| ·核心估值问题 | 第42页 |
| ·相关要素调查 | 第42-43页 |
| ·总结问题 | 第43-44页 |
| ·偏差的识别与控制 | 第44页 |
| 2.调查实施 | 第44-46页 |
| ·调查实施过程 | 第44-46页 |
| ·调查实施效果 | 第46页 |
| 3.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 | 第46-59页 |
| ·数据特征与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6-52页 |
| ·数据类型与筛选 | 第46-47页 |
| ·数据库的建立 | 第47页 |
| ·基础理论模型 | 第47-49页 |
| ·区间型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9-52页 |
| 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52-58页 |
| ·调查表的统计 | 第52-53页 |
| ·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统计与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支付意愿率与WTP值的统计 | 第55页 |
| ·其他有关数据的统计 | 第55-58页 |
| ·游客社会经济特征对支付意愿及WTP值影响的相关分析 | 第58页 |
| ·植物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估算 | 第58-59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59-61页 |
| 1.运用CVM的优点 | 第59页 |
| 2.运用CVM的缺陷 | 第59-60页 |
| 3.本论文的创新、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: | 第61-66页 |
| 附录: | 第66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