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 导言 | 第9-17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成果 | 第10-15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相关理论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5页 |
·本文创新 | 第15-17页 |
2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17-22页 |
·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·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3 京津冀工业产业梯度现状分析 | 第22-37页 |
·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京津冀工业产业梯度分析 | 第25-34页 |
·测算原则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北京市工业产业梯度现状 | 第26-27页 |
·天津市工业产业梯度现状 | 第27-29页 |
·河北省工业产业梯度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京津冀工业产业梯度综合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类型优化选择 | 第34-37页 |
·全部转移的工业产业 | 第34-35页 |
·部分转移的工业产业 | 第35页 |
·保留发展的工业产业 | 第35-37页 |
4 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| 第37-39页 |
·加快区域生产要素流动,优化配置区域资源 | 第37-38页 |
·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,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| 第38页 |
·增强津冀经济整体实力,及转移企业竞争力 | 第38-39页 |
·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产业空洞化 | 第39页 |
·财政收入和就业水平下降 | 第39-40页 |
·环境污染和游移性产业过多 | 第40-41页 |
5 影响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| 第41-48页 |
·有利因素 | 第41-45页 |
·京津冀区域 | 第41-43页 |
·转移方北京 | 第43-44页 |
·承接方津冀 | 第44-45页 |
·不利因素 | 第45-48页 |
·缺乏有效的规划协调机制 | 第45-46页 |
·市场机制欠缺分工不明确 | 第46页 |
·产业梯度有待进一步形成 | 第46页 |
·不合理引进造成负面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较高转移成本阻碍产业转移 | 第47页 |
·产业集群粘性影响产业转移 | 第47页 |
·政策法规投资环境不够完善 | 第47-48页 |
6 促进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的对策 | 第48-52页 |
·转移方北京——发挥带头作用,推动工业产业转移 | 第48页 |
·承接方津冀——提升自身水平,承接工业产业转移 | 第48-49页 |
·京津冀区域——统筹区域资源,引导工业产业转移 | 第49-52页 |
·促进区内生产要素流动,加快工业产业转移 | 第49-50页 |
·深化区内产业结构调整,推动工业产业转移 | 第50页 |
·加强区内政府宏观协调,促进工业产业转移 | 第50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3页 |
附表A:2005年全国工业分行业数据表 | 第56-57页 |
附表B:2005年北京市工业分行业数据表 | 第57-58页 |
附表C:2005年天津市工业分行业数据表 | 第58-59页 |
附表D:2005年河北省工业分行业数据表 | 第59-60页 |
附表E:2005年北京市工业分行业梯度系数表 | 第60-61页 |
附表F:2005年天津市工业分行业梯度系数表 | 第61-62页 |
附表G:2005年河北省工业分行业梯度系数表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5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