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研究价值及主要概念界定 | 第8-20页 |
(一) 研究价值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、对户籍制度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2、对劳动就业制度问题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3、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页 |
(四) 主要概念界定 | 第12-20页 |
1、制度与制度变迁 | 第12-15页 |
2、城乡关系及其理论 | 第15-20页 |
3、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| 第20页 |
一、制度变迁中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 | 第20-27页 |
(一) 建国初的城乡关系(1949――1957) | 第21-23页 |
(二)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城乡关系的演进(1958――1978) | 第23-25页 |
(三)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关系的新变化(1979——) | 第25-27页 |
二、制度要素与城乡关系的互构 | 第27-37页 |
(一) 制度要素是影响中国城乡关系走向的主要原因 | 第27-29页 |
(二) 户籍制度与城乡关系的互构 | 第29-34页 |
1、户籍制度决定了城乡关系的基本格局 | 第29-31页 |
2、固化的城乡关系对原有户籍制度的强化 | 第31-34页 |
(三) 劳动就业制度与城乡关系的互构 | 第34-37页 |
1、劳动就业制度对城乡关系的重要作用 | 第34-35页 |
2、固化的城乡关系对劳动就业制度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三、用制度变革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| 第37-47页 |
(一) 中国城乡关系的新发展 | 第37-39页 |
1、统筹城乡规划 | 第37-38页 |
2、统筹城乡市场发展,统筹城乡生产要素 | 第38页 |
3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| 第38-39页 |
4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,着力发展城乡均衡共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 | 第39页 |
(二) 国外处理城乡关系的有益经验 | 第39-40页 |
1、印度城乡建设的经验 | 第39-40页 |
2、韩国城乡建设的经验 | 第40页 |
(三) 户籍制度变迁的趋势与改革 | 第40-42页 |
1、规范户籍管理的功能 | 第40-41页 |
2、改变户口的二元结构,推进公民身份证制度 | 第41-42页 |
3、剥离户籍身份上的特权和不平等的分配原则 | 第42页 |
(四) 劳动就业制度变迁的趋势与改革 | 第42-44页 |
(五) 成渝实验区的新探索 | 第44-47页 |
1、“三个集中”提高城镇化水平 | 第44-45页 |
2、“一盘棋”扭转“重城轻乡”格局 | 第45-46页 |
3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建立兼顾国家和农民利益的和谐城乡土地制度 | 第46页 |
4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,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| 第46-47页 |
5、发展现代农业,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基础 | 第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