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

9/11后美国社会政治谣言的传播分析--始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一种视角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导论第7-15页
 一、问题的源起和研究意义第7-8页
 二、相关文献分析第8-10页
 三、本文的研究方法、基本框架和创新性第10-12页
  1. 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2. 本文的基本框架第10-11页
  3. 本文的创新性第11-12页
 四、谣言概念的辨析和界定第12-15页
第一章 社会认知和国际危机中的政治谣言传播第15-24页
 一、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第15-19页
  1. 社会认知理论的历史沿革第15-17页
  2. 勒温关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·心理动力场第17页
   ·行为公式第17-18页
   ·行为动力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需求第18页
     ·紧张(或张力)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引拒值(或价)第19页
     ·向量和移动第19页
 二、国际危机中的政治谣言传播第19-21页
 三、9/11 事件后美国社会盛传的两则政治谣言第21-24页
  1. 欢庆的阿拉伯人第21-23页
  2. 感恩的恐怖分子第23-24页
第二章 对9/11 后美国政治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认知解读I:环境因素第24-37页
 一、当前环境第24-32页
  1. 美国9/11 事件第24-25页
  2. 美国社会环境的紧张第25-28页
   ·经济一度瘫痪,各行业受到冲击第25-26页
   ·政府在危机时刻的信息管制第26-27页
   ·美国人心态的转变第27-28页
  3. 人与不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互动第28-29页
  4. 谣言传播途径的拓展第29-32页
   ·谣言传播的三个历史阶段第30-31页
   ·大众传播媒介对谣言的影响第31-32页
 二、内隐语境第32-37页
  1. 阿拉伯-美国政治的复杂性第32-33页
  2. 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第33-34页
  3. 各方势力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4. 种族关系:撒旦-美籍阿拉伯人的形象第35-37页
第三章 对 9/11 后美国政治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认知解读II:人的行为动因第37-48页
 一、个体层面第37-42页
  1. 需要第37-39页
  2. 愿望思维第39-40页
  3. 偏见和刻板印象第40-41页
  4. 认知相符现象第41-42页
 二、群体层面第42-48页
  1. 群体暗示第43页
  2. 群体感染第43-44页
  3. 群体压力下的从众行为第44-45页
  4. 群极现象第45-46页
  5. 群体批判性接受信息的能力第46页
  6. 群体无意识第46-48页
第四章 9/11 后美国政治谣言传播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第48-53页
 一、“角色扮演中”的认知困境第48-50页
 二、“他者”逻辑与信仰的认知性建构第50-51页
 三、谣言传播的文化外延第51-53页
初步结论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致谢词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户散养奶牛规模经济分析--以呼和浩特市为例
下一篇:制度变迁中的中国城乡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