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戏剧艺术论文--中国戏剧艺术论文--地方剧艺术论文

聊城八角鼓传播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7页
绪论第7-12页
文献综述第12-14页
第一章 聊城八角鼓的艺术形态研究第14-32页
 一、聊城的地理状况第14页
 二、聊城的历史文化第14-17页
 三、聊城八角鼓的艺术形态第17-32页
  1、聊城八角鼓的曲牌第17-24页
  2、聊城八角鼓的曲目第24页
  3、聊城八角鼓的唱腔结构形式第24-27页
  4、聊城八角鼓的演唱传承第27-29页
  5、聊城八角鼓的伴奏乐器及表演形式第29-32页
第二章 聊城八角鼓的发展及传播价值第32-42页
 一、聊城八角鼓的形成期第32-34页
 二、聊城八角鼓的发展期第34-36页
 三、聊城八角鼓的鼎盛期第36-38页
 四、解放后的聊城八角鼓艺术第38-40页
 五、聊城八角鼓的传播价值第40-42页
第三章 聊城八角鼓的自然传播第42-47页
 一、师徒的口头传播第44-45页
 二、与京杭大运河相关的运河传播第45页
 三、艺人流动行艺的有意识传播第45页
 四、田间地头的娱乐传播第45-46页
 五、文本传播第46-47页
第四章 聊城八角鼓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播现状第47-54页
 一、聊城八角鼓表演场地与演出性质的变化第48-49页
 二、聊城八角鼓的老龄化现象严重第49页
 三、聊城八角鼓的专业研究人员及音响资料的贫乏第49-50页
 四、聊城八角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50-54页
  1、聊城八角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第50-51页
  2、聊城八角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第51-52页
  3、聊城八角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第52-54页
第五章 聊城八角鼓传播前景的思考第54-58页
 一、制定政策法规,更新思想观念第54页
 二、保护老艺人,培养接班人第54-55页
 三、紧跟新形势,创作新曲目第55-56页
 四、改善生存条件,创造人文环境第56-58页
  1、政府出资扶持第56页
  2、利用现代媒体,加大宣传力度第56-57页
  3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效应第57页
  4、开展聊城八角鼓演唱进校园活动第57-58页
结语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附录第61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主动视觉的二维精密检测系统的研制
下一篇: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