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当前对重刑犯、累犯适用减刑的实然情况 | 第9-22页 |
一、样本说明、统计途径及相关问题的介绍 | 第9页 |
二、统计数据分析 | 第9-14页 |
三、调查问卷分析 | 第14-19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对重刑犯、累犯适用减刑制度在比较法上的借鉴 | 第22-28页 |
一、关于对重刑犯适用减刑比较 | 第22-24页 |
二、关于对累犯适用减刑比较 | 第24-25页 |
三、关于对罪犯减刑的条件比较 | 第25-26页 |
四、关于减刑的撤销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我国对重刑犯、累犯适用减刑工作的走向——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 | 第28-39页 |
一、实事求是对待重刑犯、累犯的表现,不绝对排斥对重刑犯、累犯的减刑 | 第28-30页 |
二、特别慎重对待重刑犯、累犯的减刑,体现刑罚的惩罚性 | 第30-32页 |
三、严格控制重刑犯、累犯的减刑,增强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| 第32-39页 |
第四章 对重刑犯、累犯适用减刑的进一步思考 | 第39-47页 |
一、确立不当减刑撤销机制,增强减刑的激励功能 | 第39-42页 |
(一) 减刑是对原判决的修正,本质上可以撤销——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理解 | 第39-40页 |
(二) 计分考核制度的局限性是确立不当减刑撤销机制的现实基础 | 第40页 |
(三) 刑法第七十八条为确立我国不当减刑撤销机制提供了法律根据 | 第40-41页 |
(四) 撤销不当减刑裁定的情形 | 第41-42页 |
(五) 不当减刑裁定撤销机制与法院裁判稳定性、严肃性之间矛盾的化解 | 第42页 |
二、另一种思路:取消减刑,适用假释 | 第42-44页 |
三、余论:加强对重刑犯、累犯的教育改造——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| 第44-47页 |
(一) 对重刑犯、累犯进行分押、分管、分教 | 第44-45页 |
(二) 深挖重刑犯、累犯的犯罪根源,加强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| 第45页 |
(三) 将计分考核制度与监狱干警评估相结合,全面评价罪犯表现 | 第45-46页 |
(四)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,进一步做好刑释人员的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