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23页 |
| 一 国内有关郭味蕖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| 二 本文有关郭味蕖花鸟画“创新”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21-23页 |
| 第一章 郭味蕖花鸟画“创新”的思想基础 | 第23-39页 |
| 第一节 现实主义思潮中的“创新”观念 | 第25-33页 |
| 一 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| 第25-30页 |
| 二 花鸟画的传统在于不断创新 | 第30-33页 |
| 第二节 大众审美文化中的“创新”观念 | 第33-39页 |
| 一 “雅化”与“俗化” | 第33-36页 |
| 二 “写意”与“写实” | 第36-39页 |
| 第二章 郭味蕖花鸟画“创新”的动因与条件 | 第39-62页 |
| 第一节 时代的要求 | 第39-42页 |
| 第二节 家世的原因 | 第42-47页 |
| 一 世界观的形成 | 第42-45页 |
| 二 性格特点 | 第45-47页 |
| 第三节 个人的条件 | 第47-62页 |
| 一 传统的研究 | 第47-52页 |
| 二 西画的研究 | 第52-55页 |
| 三 民间绘画和书法的研究 | 第55-62页 |
| 第三章 郭味蕖花鸟画“创新”的自觉与展开 | 第62-129页 |
| 第一节 写生之路——与造化相和谐 | 第63-69页 |
| 一 写生的含义变化 | 第64页 |
| 二 写生的目的 | 第64-66页 |
| 三 郭味蕖写生的方法和特点 | 第66-69页 |
| 第二节 题材“创新”——“奇花异草”与“平常器物” | 第69-81页 |
| 一 古人未及的新题材 | 第70-72页 |
| 二 表现农器古为今用 | 第72-76页 |
| 三 重新解读传统题材 | 第76-81页 |
| 第三节 图式“创新”——“截断取景”与“媾合意识” | 第81-101页 |
| 一 参用透视改进构图 | 第82-86页 |
| 二 花鸟与山水结合 | 第86-91页 |
| 三 工笔与写意结合 | 第91-97页 |
| 四 泼墨与重彩结合 | 第97-101页 |
| 第四节 方法“创新”——“状物抒情”与“’惊蛇入草” | 第101-109页 |
| 一 强调造型更重视笔墨 | 第101-104页 |
| 二 兼学中西丰富色彩合 | 第104-109页 |
| 第五节 意境“创新”——“广阔开朗”与“欣欣向荣” | 第109-129页 |
| 一 欣欣向荣蓬勃向上 | 第110-118页 |
| 二 反映时代歌颂生命 | 第118-121页 |
| 三 主题性花鸟画 | 第121-129页 |
| 余论 | 第129-1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7-140页 |
| 附记 | 第140-153页 |
| 致谢 | 第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