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抗疲劳合剂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4页
前言第14-16页
文献综述第16-27页
 1 亚健康的研究进展第16-21页
   ·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·中医研究进展第19-21页
 2 疲劳的研究进展第21-23页
   ·现代医学对疲劳的认识第21-22页
   ·中医对疲劳的认识第22-23页
 3.TTM(热断层扫描)技术与中医的关系第23-25页
   ·TTM(热断层扫描)技术的原理第23页
   ·TTM(热断层扫描)技术与中医的关系第23-25页
 4 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认识第25-27页
临床资料第27-31页
 1 一般资料第27页
 2 诊断标准第27页
   ·现代医学诊断标准:第27页
   ·中医诊断标准:第27页
 3 病例纳入标准第27页
 4 病例排除标准第27-28页
 5 临床资料第28-2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·药物干预第29页
 6 疗效判定标准第29-30页
 7 脱落病例标准第30页
 8 安全性测定第30页
 9 安全性评价标准第30页
 10 统计学处理方法第30-31页
结果第31-43页
 1 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与性别的关系第31页
 2 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的年龄分布第31-32页
 3 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在TTM上的表现第32-35页
   ·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主要脏器的TTM表现第32-33页
   ·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伴随症状的TTM表现第33-35页
 4 抗疲劳合剂治疗前后的疗效分析第35-42页
   ·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的变化第35-36页
   ·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的测定的变化第36-38页
   ·中医症候调查表第38-42页
 5 安全性评价第42-43页
讨论第43-49页
 1 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的发病特点第43页
 2 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第43-44页
 3 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的心理状况第44页
 4 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病因病机第44-46页
 5 抗疲劳合剂的立方依据和方药分析第46-47页
 6 抗疲劳合剂治疗前后的疗效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·抗疲劳合剂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·抗疲劳合剂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·抗疲劳合剂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第47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附表第54-66页
致谢第66-68页
个人简历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藏传唐卡绘画风格研究
下一篇:关于《数学课程标准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