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前言 | 第9-20页 |
一、选题学术价值 | 第9-10页 |
二、本文研究相关问题的说明 | 第10页 |
三、学术史回顾 | 第10-20页 |
第一章 吐蕃时期(公元7—9世纪)——西藏唐卡绘画的萌芽 | 第20-43页 |
一、历史背景综述 | 第20-21页 |
二、唐卡绘画的起源 | 第21-25页 |
(一)、前人关于唐卡起源的讨论 | 第21-23页 |
(二)、本文对唐卡起源的论述 | 第23-25页 |
三、文献中所记载的西藏艺术(包括传说) | 第25-28页 |
四、吐蕃时期绘画遗存分析 | 第28-41页 |
(一)、大昭寺二楼回廊残壁壁画分析 | 第28-33页 |
(二)、敦煌吐蕃帛画遗存 | 第33-37页 |
(三)、青海郭里木出土吐蕃时期墓棺板画 | 第37-41页 |
五、小结——吐蕃时期的佛教绘画艺术特点 | 第41-43页 |
第二章 吐蕃分治时期(公元10—13世纪初)——对佛教文化的推重与发展 | 第43-75页 |
一、历史背景综述 | 第43-45页 |
二、此时期绘画史及所涉人物提述 | 第45-46页 |
三、绘画风格研究 | 第46-72页 |
(一)、古格 | 第46-53页 |
1、古格绘画的风格特点: | 第49-53页 |
2、小结 | 第53页 |
(二)、卫藏地区 | 第53-63页 |
1、绘画风格综述 | 第54-55页 |
2、卫藏的唐卡风格特点 | 第55-63页 |
(三)、西夏王朝与古格佛教绘画艺术 | 第63-72页 |
1、西夏历史背景综述 | 第63-64页 |
2、绘画史综述 | 第64-65页 |
3、西夏唐卡的风格特点 | 第65-71页 |
4、小结 | 第71-72页 |
四、小结:吐蕃分治绘画面貌与唐卡的风格特点 | 第72-75页 |
第三章 萨迦时期(公元13—14世纪)——唐卡绘画的延续 | 第75-94页 |
一、历史背景简述 | 第75-77页 |
二、绘画史综述 | 第77-80页 |
三、萨迦时期唐卡绘画的新因素和风格特点 | 第80-83页 |
四、齐乌冈巴大师及齐乌冈巴画派 | 第83-86页 |
(一)、齐乌冈巴的生平记述 | 第83-85页 |
(二)、齐乌岗巴画派的风格特点 | 第85-86页 |
五、萨迦时期的唐卡风格特点研究 | 第86-92页 |
六、小结 | 第92-94页 |
第四章 帕木竹巴时期(公元15—16世纪)——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定型期 | 第94-130页 |
一、历史背景简述 | 第94-95页 |
二、珀东·乔列南杰 | 第95-97页 |
三、画派及其风格 | 第97-130页 |
(一)、勉塘派 | 第97-111页 |
1、勉塘·门拉顿珠 | 第97-100页 |
2、《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》 | 第100-102页 |
3、勉塘派的传承与传播 | 第102-104页 |
4、勉塘派唐卡的风格特点 | 第104-111页 |
(二)、钦则派 | 第111-117页 |
1、钦则钦莫 | 第111-112页 |
2、钦则画派 | 第112-113页 |
3、钦则画派的传承 | 第113-115页 |
4、钦则画派唐卡的风格特点 | 第115-117页 |
(三)、噶赤画派 | 第117-125页 |
1、南喀扎西 | 第117-119页 |
2、噶赤画派 | 第119-120页 |
3、噶赤画派的青绿山水因素分析 | 第120-125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25-130页 |
第五章 甘丹颇章时期(公元17—19世纪)——西藏绘画艺术规范化 | 第130-145页 |
一、历史背景及绘画史综述 | 第130-132页 |
二、五世达赖与第司·桑结嘉措对绘画发展的贡献 | 第132-136页 |
三、藏巴·曲央嘉措与新勉塘画派 | 第136-141页 |
四、却英多吉与噶赤画派 | 第141-145页 |
总结 | 第145-147页 |
附录 | 第147-151页 |
图片目录 | 第151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60页 |
后记 | 第1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