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森工集团改制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理论框架 | 第16-17页 |
2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7-22页 |
·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交易费用理论 | 第17页 |
·威廉姆斯的资产专用性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产权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| 第19页 |
·詹森和麦克林的管理者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林业可持续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吉林森工集团改制实施情况 | 第22-31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基本概况 | 第22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改革历史沿革 | 第22-23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改制动因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的推动 | 第23-24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的现实需求 | 第24-25页 |
·社会总效益最大化要求 | 第25-26页 |
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| 第26-27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改制实施情况 | 第27-30页 |
·主辅分离改制 | 第27-28页 |
·集团公司整体改制 | 第28页 |
·劳动关系转换及职工安置 | 第28-29页 |
·资产及土地处置 | 第29页 |
·改制的成本筹措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4 吉林森工集团改制效益实证分析 | 第31-45页 |
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31-39页 |
·经济效益的概念 | 第31页 |
·经济效益评价原则 | 第31页 |
·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主要变量的定义和意义描述 | 第32-33页 |
·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| 第33-38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社会效益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社会效益的概念 | 第39页 |
·主要变量定义和估算程序 | 第39-40页 |
·生态效益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生态效益评价概述 | 第40页 |
·生态效益估算指标及程序 | 第40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5 吉林森工集团深化改制的必要性及对策 | 第45-57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深化改制的必要性 | 第45-49页 |
·一股独大 | 第45-47页 |
·未能实现整体上市 | 第47-48页 |
·产业后续发展有待加强 | 第48-49页 |
·社会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| 第49页 |
·吉林森工集团深化改制的对策 | 第49-56页 |
·国有股减持 | 第50-53页 |
·整体上市 | 第53-55页 |
·加强产业后续发展 | 第55页 |
·妥善处理社会遗留问题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6 吉林森工集团改制对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启示 | 第57-65页 |
·充分发挥国有森工企业改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| 第57-58页 |
·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推动森工企业改制进程 | 第57页 |
·用足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 | 第57-58页 |
·制定有利于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扶持政策 | 第58页 |
·剥离森工企业社会职能对策 | 第58页 |
·因企制宜,制定不同改制形式 | 第58-62页 |
·股份制改造形式的选择 | 第59页 |
·管理层收购形式的选择 | 第59-61页 |
·破产形式的选择 | 第61-62页 |
·保障改制中职工权益 | 第62-64页 |
·转变职工思想观念 | 第62-63页 |
·保证职工民主参与和协商等权利 | 第63页 |
·处理好职工身份置换工作 | 第63-64页 |
·多渠道筹集职工经济补偿金 | 第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