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法治秩序的涵义及其实现模式 | 第8-18页 |
一、法治秩序的涵义 | 第8-10页 |
二、两种法治秩序实现模式之比较 | 第10-14页 |
(一) 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| 第10-12页 |
(二) 社会演进型法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| 第12-14页 |
三、研究范式的转换:法律多元理论 | 第14-18页 |
第二章 民间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与国家法的现实关系考察 | 第18-27页 |
一、法律多元理论下的民间法界定 | 第18-22页 |
(一) 民间法的涵义 | 第18-21页 |
(二) 民间法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二、民间法存在之必然性与合理性分析 | 第22-24页 |
三、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现实关系考察 | 第24-27页 |
(一)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并存 | 第24-25页 |
(二)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中国法治秩序对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双重依赖 | 第27-44页 |
一、中国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的局限性 | 第27-30页 |
(一) 高效的政府与权力制约之矛盾 | 第27-28页 |
(二) 法治建构的主观性与社会生活的客观性之冲突 | 第28页 |
(三) “政府法治主体”与“民众法治主体”之两分 | 第28-30页 |
二、国家法与民间法在法治实践中的互动与交融 | 第30-34页 |
三、以国家为动力的国家法之建构 | 第34-38页 |
(一) 国家:法治建构的推进器 | 第34-35页 |
(二) 面向社会的国家法之完善 | 第35-38页 |
四、以社会为基础的民间法之尊重 | 第38-44页 |
(一) 社会自我秩序化功能与法治建构 | 第38-41页 |
(二) 民间法:社会自我调控的主要手段 | 第41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