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域治理结构的初步研究--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7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8-10页 |
·建设“服务型”政府的需要 | 第8页 |
·公民社会的逐渐兴起 | 第8-9页 |
·互联网的普及奠定了技术基础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学者的研究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学者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的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| 第14-16页 |
·创新和不足 | 第16-17页 |
·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区域治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7-29页 |
·区域治理的相关概念 | 第17-23页 |
·区域的特征和行为主体 | 第17-21页 |
·治理的概念和由来 | 第21-23页 |
·区域治理的主要理论基础 | 第23-29页 |
·外部性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网络组织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现代公司管理理论 | 第25-27页 |
·行政分权理论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区域治理的理论、实践与主要模式 | 第29-45页 |
·区域治理的理论演进 | 第29-33页 |
·区域治理结构和区域政府 | 第29-31页 |
·从“区域统治”到“区域治理” | 第31-33页 |
·区域治理的实践进展 | 第33-35页 |
·区域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 | 第35-45页 |
·“官—官”模式 | 第35-39页 |
·“官—民”模式 | 第39-41页 |
·“官—产—民”模式 | 第41-45页 |
第4章 “官—产—民”模式:目标、原则与实现途径 | 第45-55页 |
·目标 | 第45-46页 |
·原则 | 第46-49页 |
·实现途径 | 第49-55页 |
第5章 苏州工业园区的治理模式 | 第55-71页 |
·治理现状及特点 | 第55-63页 |
·治理现状 | 第55-57页 |
·治理特点及弊端 | 第57-61页 |
·治理结构 | 第61-63页 |
·治理结构的设计 | 第63-67页 |
·园区未来远景构想 | 第63页 |
·园区治理结构的构建 | 第63-67页 |
·假想事件:金鸡湖水质恶化的治理 | 第67-71页 |
·问题背景 | 第67-68页 |
·项目治理的步骤和过程 | 第68-70页 |
·其它问题 | 第70-71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附录1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重要事件记录 | 第76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9-80页 |
后记 | 第80-81页 |
详细摘要 | 第81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