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导论 | 第6-15页 |
一、论文选题的理由 | 第6-8页 |
二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8-10页 |
三、明清士绅教化研究现状及不足 | 第10-12页 |
四、研究目标、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五、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明清士绅阶层与教化权力 | 第15-29页 |
第一节 明清士绅阶层的构成 | 第15-18页 |
一、士绅阶层的历史演化 | 第15-16页 |
二、明清时期士绅阶层的构成及分层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明清士绅教化权力的获得 | 第18-24页 |
一、隐匿的政府赋权 | 第18-20页 |
二、内生的地方权力 | 第20-23页 |
三、双重权力源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明清士绅教化权力的丧失与传统乡村教化体系的式微 | 第24-29页 |
一、科举之废与士绅教化权力的丧失 | 第24-27页 |
二、传统乡村教化体系的式微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继承与嬗变中的明清士绅教化内容与载体 | 第29-48页 |
第一节 宗族的教化——家规族法 | 第30-38页 |
一、明清之前的家规族法 | 第31-33页 |
二、明清时期的家规族法 | 第33-38页 |
第二节 乡村的教化——乡规民约 | 第38-44页 |
一、乡约的滥觞 | 第38-39页 |
二、渐趋官方化的明代绅办乡约 | 第39-41页 |
三、趋官远绅的多功能型清代民间乡约 | 第41-44页 |
第三节 弱势群体的教化——慈善组织 | 第44-48页 |
一、慈善活动的历史沿革 | 第44页 |
二、明清士绅举办慈善组织的缘由 | 第44-45页 |
三、明清绅办慈善组织的特征 | 第45-48页 |
第三章 明清士绅教化的一般图景 | 第48-55页 |
第一节 教化主体的自为性 | 第48-49页 |
一、官方的默认 | 第48页 |
二、传统的遗俗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教化意义的双重性 | 第49-52页 |
一、士绅文化与政治的双重性格 | 第49-51页 |
二、国家与地方之间的紧张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教化方式的人文性 | 第52-55页 |
一、重德传统与教化 | 第52页 |
二、何以成立 | 第52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
后记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