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特征影响滴状冷凝初始液滴分布及传热模型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4页 |
·概述 | 第10页 |
·滴状冷凝的实现方法 | 第10-13页 |
·滴状冷凝过程的微观机制 | 第13-18页 |
·液滴的形成 | 第13-15页 |
·液滴的生长与合并 | 第15页 |
·液滴的脱落 | 第15-16页 |
·液滴的分布 | 第16-18页 |
·滴状冷凝的理论模型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冷凝表面形貌对滴状冷凝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·接触角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存在的问题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2 表面特性影响滴状冷凝传热的理论模型 | 第24-37页 |
·引言 | 第24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24-30页 |
·通过单个液滴的传热 | 第24-27页 |
·液滴的分布函数 | 第27-30页 |
·冷凝表面的热通量 | 第30页 |
·滴状冷凝传热模型的计算 | 第30-37页 |
·表面形貌对滴状冷凝液滴分布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表面形貌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接触角对单个液滴传热热阻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不同半径下接触角对液滴传热热阻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接触角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 滴状冷凝传热模型的实验验证 | 第37-50页 |
·引言 | 第37页 |
·冷凝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7-43页 |
·机械抛光紫铜表面 | 第37-39页 |
·在紫铜表面制备有机膜 | 第39页 |
·冷凝表面特性的表征 | 第39-41页 |
·涂层厚度的计算 | 第41页 |
·涂层热阻的计算 | 第41-43页 |
·冷凝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| 第43-47页 |
·实验装置及流程 | 第43-46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6-47页 |
·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值的比较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附录A 符号表 | 第57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