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·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·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迟滞非线性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基础 | 第19-28页 |
·陶瓷驱动器概述 | 第19-22页 |
·陶瓷驱动器材料 | 第19页 |
·驱动器的工作模式 | 第19-22页 |
·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原理 | 第22-24页 |
·压电与电致伸缩效应 | 第22-23页 |
·压电效应的微观机理 | 第23-24页 |
·逆压电效应的静电力学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压电驱动的特点 | 第2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基本特性测定 | 第28-38页 |
·压电陶瓷叠层结构及其输出特性 | 第28-29页 |
·特性测定的目的和设备 | 第29-30页 |
·特性测定的目的 | 第29页 |
·特性测定的设备 | 第29-30页 |
·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的特性分析与测定 | 第30-37页 |
·电容特性 | 第30-31页 |
·响应特性 | 第31页 |
·温度特性 | 第31-32页 |
·迟滞特性 | 第32-34页 |
·蠕变特性 | 第34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基于负载的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输出特性测定 | 第38-46页 |
·加载设备的制备 | 第38页 |
·基于负载的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位移输出特性测定 | 第38-4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建模 | 第46-54页 |
·正交试验 | 第46-48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回归分析基本概念 | 第48页 |
·回归分析采用的函数形态 | 第48页 |
·回归方程的建立 | 第48-51页 |
·实验验证 | 第51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六章 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| 第54-69页 |
·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| 第54页 |
·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与模型 | 第54-58页 |
·人工神经元模型 | 第54-55页 |
·激活转移函数 | 第55-57页 |
·单层神经元网络模型结构 | 第57页 |
·多层神经网络 | 第57-58页 |
·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的选取 | 第58-61页 |
·BP神经网络 | 第58-59页 |
·BP算法 | 第59-61页 |
·本系统采用的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BP神经网络建模 | 第62-68页 |
·网络设计与训练 | 第62-63页 |
·网络仿真 | 第63-64页 |
·图形用户界面(GUI)的实现 | 第64-65页 |
·实验验证 | 第65-66页 |
·两种建模方法的精度比较 | 第66-6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·课题总结 | 第69页 |
·课题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