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2页 |
·研究的结构 | 第12-14页 |
2 创意产业集群动力研究现状及研究范畴的界定 | 第14-21页 |
·创意产业的起源和概念辨析 | 第14-15页 |
·产业集群动力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范畴的界定 | 第18-21页 |
·创意产业研究范畴界定 | 第18-19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动力的研究范畴界定 | 第19-21页 |
3 复杂性理论在创意产业集群动力中的应用 | 第21-26页 |
·复杂性科学的起源及其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复杂性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复杂系统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复杂性的识别 | 第24-26页 |
·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识别方法 | 第24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 | 第24-26页 |
4 创意产业集群复杂系统的组织模式分析 | 第26-39页 |
·创意产业典型生产过程描述 | 第26-28页 |
·视觉艺术 | 第26-28页 |
·报纸、书籍与杂志的出版 | 第28页 |
·创意产业生产过程特性 | 第28-32页 |
·横向差异性 | 第29-30页 |
·产业柔性分工明显 | 第30-31页 |
·集群体现出网式分工结构 | 第31-32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模块化组织模式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复杂系统模块化的概念 | 第32-33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形成模块化组织模式的前提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创意产业模块化的复杂系统组织模式形成机理分析 | 第34-39页 |
5 创意产业集群动力分析及其计算机仿真 | 第39-53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系统主体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3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系统的概念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主体模型假设 | 第40-42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主体行为分析 | 第42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主体模型的讨论 | 第42-43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内原动力 | 第43-47页 |
·创作主体的聚集动力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中介机构及其等价组织的聚集动力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创意产品生产者的聚集动力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激发动力 | 第47-48页 |
·系统学习创新能力的涌现 | 第47页 |
·系统竞争力的涌现 | 第47-48页 |
·集群品牌的涌现 | 第48页 |
·创意产业聚集的SWARM计算机仿真 | 第48-53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仿真模型的数学模型 | 第49页 |
·计算机仿真模型主体计算机模型的解释 | 第49-53页 |
6 创意产业集群动力的实证研究 | 第53-69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(一): 北京798工厂 | 第53-58页 |
·798工厂的形成及现状 | 第53-54页 |
·798工厂系统主体集群内原动力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798工厂复杂系统主体集群的激发动力分析 | 第56页 |
·798创意产业集群动力分析实证研究总结及政策建议 | 第56-58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(二):北京DRC(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,设计资源协作)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| 第58-67页 |
·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的形成及现状 | 第58-60页 |
·北京DRC集群主体内源动力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北京DRC集群主体激发动力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经验总结——以政府主导创意产业的公共平台建设 | 第65-67页 |
·案例对比及政策建议 | 第67-69页 |
·政府主导创意产业共平台建设 | 第67-68页 |
·创意资源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 | 第68页 |
·公共平台的建设应当符合其产业特性 | 第68-69页 |
7 结论及展望 | 第69-71页 |
·论文结论 | 第69-70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3-75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