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页 |
一、转基因植物概论 | 第7-10页 |
(一)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| 第7-8页 |
(二) 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新品种培育上的应用 | 第8-9页 |
(三) 对转基因植物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| 第9-10页 |
二、当前对转基因植物法律保护的两种主要模式 | 第10-17页 |
(一) 采用专利制度保护转基因植物的代表性国家及其具体做法 | 第12-16页 |
1、美国 | 第12-14页 |
2、欧盟 | 第14-15页 |
3、日本 | 第15-16页 |
(二) 采用品种权制度保护转基因植物的代表性国家及其具体做法 | 第16-17页 |
三、植物品种的专利权保护制度与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的比较 | 第17-23页 |
(一) 两种保护制度之间的差异 | 第17-18页 |
(二) 采用专利制度对植物新品种进行保护的优缺点 | 第18-21页 |
1. 专利制度保护植物新品种的优势 | 第18-19页 |
2. 专利制度保护植物品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| 第19-21页 |
(三) 采用品种权制度对植物新品种进行保护的优缺点 | 第21-22页 |
1. 采用植物品种权制度保护的优点 | 第21页 |
2. 采用植物品种权制度保护的不足 | 第21-22页 |
(四) 本文的立场 | 第22-23页 |
四、转基因植物能否成为专利权的客体 | 第23-34页 |
(一) 对转基因植物进行专利保护时产生的问题 | 第23-26页 |
1. 植物是天然产物,是具有生命的 | 第23-25页 |
2. 植物不能满足可充分公开的要求 | 第25-26页 |
3. 单个植物与植物品种之争 | 第26页 |
(二) 从授予专利的实质性条件看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 | 第26-31页 |
1 . 新颖性 | 第26-27页 |
2 . 创造性 | 第27-28页 |
3. 实用性 | 第28-31页 |
(三)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对其可专利性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1.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 | 第31-32页 |
2.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对其实用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(四) 结论 | 第33-34页 |
五、对我国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分析和建议 | 第34-39页 |
(一)我国目前在转基因植物保护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7页 |
(二) 对完善转基因植物保护制度的立法建议 | 第37-39页 |
结 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后 记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