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福建莆仙戏唱腔与念白的艺术特色
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前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莆仙戏概述 | 第8-12页 |
第一节 莆仙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| 第8-9页 |
(一) 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| 第8-9页 |
(二) 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 | 第9页 |
第二节 莆仙戏发展的历史脉络 | 第9-12页 |
(一) 莆仙戏的孕育—唐代 | 第9-10页 |
(二) 莆仙戏的产生—宋元 | 第10-11页 |
(三) 莆仙戏的发展和繁盛—明清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莆仙戏唱腔音乐概述 | 第12-29页 |
第一节 莆仙戏唱腔的分类及特点 | 第12-23页 |
(一) 基本腔 | 第12-19页 |
(二) 色彩腔 | 第19-22页 |
(三) 民歌小调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莆仙戏的伴奏 | 第23-29页 |
(一) 莆仙戏的伴奏乐器及乐队 | 第23-24页 |
(二) 莆仙戏特色乐器简介 | 第24-27页 |
(三) 莆仙戏的伴奏形式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莆仙戏的演唱方法 | 第29-32页 |
第一节 莆仙戏演唱方法的特点 | 第29-30页 |
(一) 真声、假声结合 | 第29页 |
(二) 丹田气的运用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莆仙戏的演唱技巧 | 第30-32页 |
(一) 呼吸 | 第30页 |
(二) 声带 | 第30-31页 |
(三) 共鸣 | 第31页 |
(四) 咬字 | 第31页 |
(五) 行腔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莆仙戏的念白与方言 | 第32-38页 |
第一节 莆仙戏的念白 | 第32-34页 |
(一) 莆仙戏语言的特征 | 第32-33页 |
(二) 莆仙戏念白的表现规律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莆仙戏唱词 | 第34-38页 |
一、唱词格式和语音 | 第34-35页 |
(二) 特殊唱词 | 第35-38页 |
第五章 莆仙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38-40页 |
第一节 莆仙戏的现状 | 第38页 |
第二节 莆仙戏的发展趋势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附录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