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Ⅰ.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| Ⅱ.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| Ⅲ.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| 第12-13页 |
| Ⅲ-Ⅰ.课程 | 第12页 |
| Ⅲ-Ⅱ.民间美术教学课程 | 第12-13页 |
| Ⅳ.本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第一章 本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| 第14-24页 |
| 第一节 培养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必要性 | 第14-17页 |
| 一、视觉文化下基础美术课程的发展及其对美术教师的要求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美术教师的新要求——研究型美术教师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节 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及特征 | 第17-20页 |
| 一、什么是研究型美术教师 | 第17-19页 |
| 二、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及特征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节 高师美术教育在培养研究型美术教师方面的要求 | 第20-24页 |
| 一、目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及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| 第20-21页 |
| 二、高师培养研究型美术教师的美术课程的几个关键点 | 第21-24页 |
| 第二章 课程设计 | 第24-43页 |
| 第一节 课程规划 | 第24-30页 |
| 一、课程的设计流程说明 | 第24页 |
| 二、课程的设计模式 | 第24-26页 |
| 三、课程设计的目标设定 | 第26-27页 |
| 四、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 | 第27-30页 |
| 第二节 课程实施 | 第30-40页 |
| 一、实施程序 | 第30-38页 |
| 二、实施方法 | 第38-40页 |
| 第三节 课程评价 | 第40-43页 |
| 一、评价类型 | 第40页 |
| 二、评价方法 | 第40-43页 |
| 第三章 部分教学课程实验 | 第43-49页 |
| 第一节 实验过程介绍 | 第43-45页 |
| 一、研究方法——质的研究法 | 第43页 |
| 二、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43页 |
| 三、课程实验的节选及局限性 | 第43-44页 |
| 四、资料的搜集方式 | 第44页 |
| 五、实验过程 | 第44-45页 |
| 第二节 实验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一、访谈与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二、作业与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三、个案研究的价值 | 第48-49页 |
| 结论 | 第49-51页 |
| 一、课程模式的借鉴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0页 |
| 二、继续研究的建议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| 附录 | 第53-67页 |
| 附录: 1 | 第53页 |
| 附录: 2 | 第53-54页 |
| 附录: 3 | 第54页 |
| 附录: 4 | 第54-55页 |
| 附录: 5 | 第55-57页 |
| 附录: 6 | 第57-58页 |
| 附录7: | 第58-61页 |
| 附录8: | 第61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