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初探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中文文摘 | 第4-7页 |
| 引言 | 第7-8页 |
| 1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11页 |
| 2、实验的理论依据 | 第11-15页 |
| 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1-12页 |
| ·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| 第12-13页 |
| ·信息论、控制论和元认知理论 | 第13-14页 |
| ·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| 第14页 |
| ·统计检验的Z检验原理 | 第14-15页 |
| 3、实验准备阶段 | 第15-20页 |
| ·高一学生学情分析 | 第15-18页 |
| ·高一教师教法分析 | 第18页 |
| ·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分析 | 第18-20页 |
| 4、实验实施阶段 | 第20-29页 |
| ·实验对象 | 第20页 |
| ·前测试卷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·高一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·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 | 第25-29页 |
| 5、实验结果 | 第29-32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| 第29-32页 |
| ·改进方案及其下步目标 | 第32页 |
| 6、结论 | 第32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4页 |
| 附录 | 第34-54页 |
| 附录1: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| 第34-35页 |
| 附录2:2006高一新生入学数学模拟卷(问卷) | 第35-39页 |
| 附录3:模块1、2考试成绩对照表 | 第39-40页 |
| 附录4:相关的教学设计 | 第40-54页 |
| 案例1 函数的概念 | 第40-44页 |
| 案例2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| 第44-47页 |
| 案例3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| 第47-50页 |
| 案例4 随机数的产生 | 第50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