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生长期人参中化学成分及农药残留的研究
摘要 | 第1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74页 |
·人参中的人参皂苷 | 第11-39页 |
·人参皂苷的结构、性质及分类 | 第13-20页 |
·原人参二醇型皂苷 | 第13-16页 |
·原人参三醇型皂苷 | 第16-17页 |
·齐墩果酸型皂苷 | 第17-18页 |
·其它类型人参皂苷 | 第18-20页 |
·人参皂苷的提取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有机溶剂提取法 | 第20页 |
·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| 第20-21页 |
·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| 第21-22页 |
·微波辅助提取法 | 第22-23页 |
·人参皂苷的测定方法 | 第23-27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24-26页 |
·薄层色谱法 | 第26-27页 |
·比色法 | 第27页 |
·其它方法 | 第27页 |
·人参各部位中的人参皂苷 | 第27-31页 |
·人参根中的人参皂苷 | 第27-28页 |
·人参芦头中的人参皂苷 | 第28-29页 |
·人参茎叶中的人参皂苷 | 第29-30页 |
·人参花蕾中的人参皂苷 | 第30-31页 |
·人参果中的人参皂苷 | 第31页 |
·人参与西洋参中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的比较 | 第31-35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与西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 | 第35-39页 |
·人参中的无机元素 | 第39-44页 |
·人参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 | 第44-51页 |
·人参样品的前处理 | 第45-46页 |
·净化 | 第46-47页 |
·检测及鉴定 | 第47-51页 |
·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| 第51-53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53-74页 |
第二章 不同生长期人参中人参皂苷含量的研究 | 第74-103页 |
·人参皂苷的HPLC/ELSD 法测定 | 第75-85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75-7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6-77页 |
·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76页 |
·样品溶液的制备 | 第76-77页 |
·色谱分析条件 | 第7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7-85页 |
·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| 第77-78页 |
·检测器条件的选择 | 第78-81页 |
·微波辅助萃取条件的选择 | 第81页 |
·标准曲线绘制 | 第81-82页 |
·精密度考察 | 第82-83页 |
·回收率 | 第83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根中的人参皂苷 | 第83-85页 |
·人参皂苷的HPLC/UV 法测定 | 第85-9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5-90页 |
·色谱条件选择 | 第85-88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88页 |
·精密度考察 | 第88-89页 |
·回收率 | 第89-90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中人参皂苷 | 第90-96页 |
·人参根大小随年龄的变化 | 第90-91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中的人参皂苷 | 第91-96页 |
·人参根 | 第91-93页 |
·人参叶 | 第93-94页 |
·人参须 | 第94-96页 |
·人参不同部位中的人参皂苷 | 第96-99页 |
·小结 | 第99-101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01-103页 |
第三章 不同生长期的西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的研究 | 第103-12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04-106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10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04-106页 |
·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| 第104-105页 |
·人参皂苷的提取方法 | 第105页 |
·人参皂苷的分离和测定 | 第105-10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6-121页 |
·高压密闭微波辅助萃取法和加热回流提取法比较 | 第106-107页 |
·不同参龄的西洋参根重 | 第107-108页 |
·不同参龄西洋参根中的人参皂苷 | 第108-110页 |
·不同参龄西洋参须中的人参皂苷 | 第110-112页 |
·不同参龄西洋参芦头中的人参皂苷 | 第112-114页 |
·不同参龄的西洋参叶中人参皂苷 | 第114-117页 |
·不同参龄西洋参茎中的人参皂苷 | 第117-119页 |
·西洋参各部位中的人参皂苷 | 第119-121页 |
·西洋参与人参的比较 | 第121-122页 |
·小结 | 第122-125页 |
第四章 不同生长期人参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研究 | 第125-1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27-130页 |
·仪器及试剂 | 第127-130页 |
·样品消解 | 第13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30-152页 |
·人参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| 第130-144页 |
·人参根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元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 | 第133-134页 |
·人参叶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 | 第134-136页 |
·人参须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 | 第136-138页 |
·人参芦头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 | 第138-139页 |
·三年参龄人参中不同部位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| 第139-141页 |
·四年参龄人参中不同部位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| 第141-143页 |
·五年参龄人参中不同部位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| 第143-144页 |
·人参中痕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| 第144-152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根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46-147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叶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47-148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须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48-149页 |
·不同参龄人参芦头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49-150页 |
·三年参龄人参中不同部位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50-151页 |
·四年参龄人参中不同部位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51页 |
·五年参龄人参中不同部位积累痕量元素能力的比较 | 第151-152页 |
·人参中人参皂苷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| 第152-153页 |
·小结 | 第153-158页 |
第五章 不同生长期人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研究 | 第158-18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61-163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161-162页 |
·样品处理 | 第162-163页 |
·样品中有机氯农残的提取 | 第162页 |
·液-液萃取净化 | 第162页 |
·凝胶色谱净化浓缩 | 第162-163页 |
·固相萃取净化 | 第163页 |
·GC-MS 分析条件 | 第163页 |
·GC 条件 | 第163页 |
·MS 条件 | 第163页 |
·气相色谱-质谱检测条件选择试验 | 第163-165页 |
·标准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| 第165-167页 |
·标准储备液的稳定性 | 第165-166页 |
·标准中间工作液和标准工作液的稳定性 | 第166-167页 |
·样品提取试验 | 第167-170页 |
·提取方法的选择 | 第167-168页 |
·净化和浓缩 | 第168-170页 |
·液液分配 | 第169页 |
·凝胶色谱 | 第169-170页 |
·固相萃取 | 第170页 |
·农药的GC-MS 测定 | 第170-174页 |
·GC-MS 测定条件选择 | 第170-171页 |
·GC-MS 阳性确证 | 第171-172页 |
·线性关系与测定下限 | 第172-173页 |
·准确度和精密度 | 第173-174页 |
·样品分析 | 第174-176页 |
·小结 | 第176-178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78-18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81-182页 |
论文摘要 | 第182-185页 |
Abstract | 第185-1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