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际学分互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问题提出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| 第14-15页 |
| 2 学分互认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2页 |
| ·学分制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| ·学分 | 第15页 |
| ·学分绩点 | 第15页 |
| ·学分制 | 第15-16页 |
| ·学分银行与学分互认 | 第16-18页 |
| ·学分银行 | 第16-17页 |
| ·学分互认 | 第17-18页 |
| ·课程标准体系 | 第18-22页 |
| ·课程体系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| ·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| 第19-21页 |
| ·课程体系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| 3 学分互认模型研究 | 第22-32页 |
| ·学分互认模型 | 第22-23页 |
| ·学分互认协议 | 第23-28页 |
| ·学分互认协议的内容 | 第23-26页 |
| ·解析学分互认协议 | 第26-28页 |
| ·学分互认的实现方式 | 第28-29页 |
| ·点对点(P2P)方式 | 第28页 |
| ·总线型结构方式 | 第28-29页 |
| ·学分互认算法 | 第29-32页 |
| ·基于协议的转换算法 | 第29-30页 |
| ·基于标准的转换算法 | 第30-32页 |
| 4 学分互认系统设计 | 第32-42页 |
| ·系统目标和性能需求 | 第32-33页 |
| ·系统目标 | 第32页 |
| ·性能需求 | 第32-33页 |
| ·系统架构 | 第33-34页 |
| ·系统物理架构 | 第33页 |
| ·系统逻辑架构 | 第33-34页 |
| ·功能模块 | 第34-35页 |
| ·业务流程 | 第35-37页 |
| ·数据库设计 | 第37-42页 |
| ·数据表的设计 | 第37-41页 |
| ·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| 第41-42页 |
| 5 学分互认系统的实现 | 第42-60页 |
| ·技术方案 | 第42-45页 |
| ·关键技术 | 第42-43页 |
| ·系统开发环境 | 第43-45页 |
| ·系统环境设置 | 第45-46页 |
| ·创建虚拟目录 | 第46页 |
| ·目录结构 | 第46页 |
| ·数据库连接 | 第46页 |
| ·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 | 第46-53页 |
| ·学分互认协议描述 | 第46-48页 |
| ·基于协议的转换算法实现 | 第48-52页 |
| ·基于标准的转换算法实现 | 第52-53页 |
| ·系统其它功能模块的实现 | 第53-59页 |
| ·用户登录模块功能实现 | 第53-55页 |
| ·课程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| 第55-57页 |
| ·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| 第57页 |
| ·用户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| 第57-59页 |
| ·系统测试 | 第59-60页 |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·总结 | 第60-61页 |
| ·展望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