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辊磨主要构件的强度分析和失效预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7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·卧辊磨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| 第8-9页 |
·卧辊磨的发展历程 | 第8-9页 |
·现阶段卧辊磨存在的问题 | 第9页 |
·失效和失效分析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失效的概念及影响 | 第9页 |
·机械产品的失效分析 | 第9-10页 |
·失效分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卧辊磨的系统结构 | 第13-19页 |
·卧辊磨的工作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卧辊磨的主要结构 | 第14-19页 |
·传动部分 | 第14-15页 |
·底架装置 | 第15页 |
·主机部分 | 第15-16页 |
·滑履装置 | 第16-17页 |
·压辊系统 | 第17页 |
·拉紧装置液压系统 | 第17-18页 |
·高低压稀油站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压辊设计方法的研究 | 第19-37页 |
·压辊最大直径D的确定 | 第19-20页 |
·卧辊磨压辊材料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·压辊的强度计算 | 第21-22页 |
·按照疲劳强度进行校核计算 | 第22页 |
·H形压辊的提出及其与原压辊的比较 | 第22-35页 |
·连续梁挠度的简易实验 | 第22-24页 |
·H形压辊的提出 | 第24页 |
·H形压辊的弯矩计算 | 第24-26页 |
·H形压辊工艺的定性分析 | 第26页 |
·H形压辊和原压辊立体模型图的比较 | 第26-28页 |
·H形压辊和原压辊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8-35页 |
·压辊失效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压辊的服役环境及载荷工况分析 | 第35页 |
·压辊材料的力学性能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滑履 | 第37-47页 |
·滑履的工作原理 | 第37-38页 |
·滑瓦的基本设计参数和计算公式 | 第38-45页 |
·球面副接触应力 | 第38-40页 |
·滑履承载能力的计算 | 第40-44页 |
·摩擦功率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·润滑油温升计算及其实例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卧辊磨齿轮的强度计算与失效现象预测 | 第47-53页 |
·卧辊磨齿轮的强度计算 | 第47-50页 |
·齿轮材料 | 第47页 |
·齿轮受力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| 第48-49页 |
·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及其可靠性计算 | 第49-50页 |
·卧辊磨齿轮的各种失效现象预测 | 第50-52页 |
·齿轮断齿的原因及其对策 | 第51页 |
·齿面磨粒磨损的原因及其对策 | 第51页 |
·齿面胶合及其预防措施 | 第51-52页 |
·关于卧辊磨齿轮的改进措施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卧辊磨基础设计的讨论 | 第53-57页 |
·概论 | 第53页 |
·基础地面面积计算 | 第53-54页 |
·天然地基上的卧辊磨基础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地基强度验算 | 第54页 |
·基础自振频率计算 | 第54-55页 |
·隔振设计 | 第55页 |
·设计说明 | 第55-57页 |
第7章 结论与有关问题的讨论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页 |
·有关问题的讨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工程实践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