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部分 引言 | 第9-13页 |
一、提出问题 | 第9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(一)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工作的现状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二)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目标与途径研究 | 第11页 |
(三)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| 第11页 |
(四)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| 第11-12页 |
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| 第13-21页 |
一、高等职业院校及其与普通高校的区别 | 第13-15页 |
(一) 教育类型上的区别 | 第14页 |
(二)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| 第14页 |
(三)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| 第14-15页 |
(四)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| 第15页 |
(五)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| 第15页 |
二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特殊性及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(一) 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和特征 | 第15-16页 |
(二)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特殊性 | 第16-17页 |
(三)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三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及项目设计的层次性 | 第17-21页 |
(一) 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的统筹规划 | 第18-19页 |
(二) 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 | 第19-20页 |
(三) 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进程中对培训项目设计的个性化表现 | 第20-21页 |
第三部分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21-28页 |
一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4页 |
(一) 培训目标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不相符 | 第21-22页 |
(二) 忽视职业教育特性,导致培训项目实施的有效性不强 | 第22-23页 |
(三) 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训项目缺乏,影响了“双师型”建设队伍建设步伐 | 第23-24页 |
二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4-28页 |
(一) 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| 第24-25页 |
(二) 在培训项目设计前缺乏深入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| 第25-26页 |
(三) 对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和定位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充分 | 第26-27页 |
(四) 忽视培训项目评估,导致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在低水平上重复 | 第27-28页 |
第四部分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实施策略 | 第28-40页 |
一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前提——培训需求的分析 | 第28-30页 |
(一) 建立政府层面、院校层面、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体系 | 第28-29页 |
(二) 多种方法并举,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分析,力求深入、客观、全面 | 第29-30页 |
二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基础——培训课程设计 | 第30-32页 |
(一) 加强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相关性 | 第30页 |
(二) 注重培训价值的有效性 | 第30-31页 |
(三) 把有利于构建“双师型”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培训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 | 第31-32页 |
三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核心——过程环节 | 第32-35页 |
(一) 培训目标的制定 | 第32-33页 |
(二) 培训内容的确定 | 第33页 |
(三) 培训教师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(四) 培训后勤的安排 | 第34-35页 |
四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反馈——项目评价 | 第35-40页 |
(一) 教师培训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35-36页 |
(二) 教师培训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 | 第36-38页 |
(三) 培训项目评价的组织实施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