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的研发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·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8-11页 |
| ·现阶段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AMT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AMT的系统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·AMT待完善之处 | 第12-13页 |
| ·同步器的潜在维护成本 | 第12-13页 |
| ·同步器的作用 | 第12-13页 |
| ·同步器的弊端 | 第13页 |
| ·自动换档规律 | 第13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的机械系统设计 | 第15-26页 |
| ·有源同步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有源同步装置的基本原理 | 第15-16页 |
| ·有源同步装置的控制方法 | 第16页 |
| ·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的结构 | 第16-20页 |
| ·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的机械结构 | 第16-18页 |
| ·各档动力输出及同步传动线路 | 第18页 |
| ·有源同步变速器气动换档执行机构的设计 | 第18-20页 |
| ·换档电机同步时间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5页 |
| ·同步器的换档时间 | 第20-23页 |
| ·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| ·同步器换档时间的计算 | 第21-23页 |
| ·换档电机同步时间计算 | 第23-24页 |
| ·低速档到高速档的过程 | 第23-24页 |
| ·高速档到低速档的过程 | 第24页 |
| ·同步时间可行性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硬件系统设计 | 第26-33页 |
| ·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TCU硬件设计 | 第26-30页 |
| ·TCU控制器硬件设计方案 | 第26页 |
| ·TCU芯片的选择 | 第26-29页 |
| ·DSP芯片特点及功能 | 第26-27页 |
| ·ARM芯片特点及功能 | 第27-28页 |
| ·TCU芯片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| ·TCU硬件部分的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| 第30-33页 |
| ·信号的分类 | 第30-31页 |
| ·信号的处理 | 第31页 |
| ·所需的具体信号 | 第31-33页 |
| 第四章 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的制定 | 第33-47页 |
| ·换档规律的分类 | 第33-38页 |
| ·根据选档控制参数的分类 | 第33-36页 |
| ·单参数换档规律 | 第33-34页 |
| ·双参数换档规律 | 第34-35页 |
| ·三参数换档规律 | 第35-36页 |
| ·根据优化目的的分类 | 第36页 |
| ·最佳动力性换档规律 | 第36页 |
| ·最佳燃油经济性换档规律 | 第36页 |
| ·根据换档点位置分类 | 第36-38页 |
| ·一般换档点换档规律 | 第37页 |
| ·边界换档点换档规律 | 第37-38页 |
| ·汽车行驶动力分析 | 第38-45页 |
| ·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 | 第38-39页 |
| ·汽车行驶的受力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·汽车行驶的驱动力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汽车行驶阻力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汽车行驶的受力方程式 | 第43页 |
| ·发动机的转矩特性 | 第43-44页 |
| ·汽车驱动力曲线 | 第44-45页 |
| ·有源同步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的制定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五章 有源同步变速器的台架试验 | 第47-56页 |
| ·试验台架的基本结构 | 第47-48页 |
| ·电机控制器 | 第48页 |
| ·台架试验方案的确定 | 第48-50页 |
| ·台架试验的自动换档试验流程 | 第50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6页 |
| ·全文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附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