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4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全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一般理论及法律问题 | 第14-21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外延 | 第15页 |
·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一般流程和法律问题 | 第15-20页 |
·确定证券化的资产 | 第15-16页 |
·组建特定目的载体 | 第16-17页 |
·转移资产 | 第17-18页 |
·信用加强和信用评级 | 第18-19页 |
·发行证券 | 第19页 |
·偿付 | 第19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和障碍分析 | 第21-42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况 | 第21-25页 |
·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| 第21-22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| 第22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探索 | 第25-28页 |
·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收益分层模式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| 第25-26页 |
·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 | 第26-27页 |
·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的评析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面临的障碍 | 第28-41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性 | 第28-30页 |
·我国欠发达的资本市场 | 第30-3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法律障碍 | 第35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相关国家(地区)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例和启示 | 第42-53页 |
·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实践及经验 | 第42-47页 |
·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立法背景 | 第42页 |
·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实践 | 第42-46页 |
·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参考意义 | 第46-47页 |
·韩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与评述 | 第47-49页 |
·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背景 | 第47-48页 |
·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实践 | 第48-49页 |
·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实践及启示 | 第49页 |
·我国台湾地区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实践 | 第49-51页 |
·台湾不良资产证券立法背景 | 第49-50页 |
·台湾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实践 | 第50-51页 |
·台湾地区立法经验及大陆地区的借鉴 | 第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5章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若干对策 | 第53-6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和对象定位 | 第53-55页 |
·功能定位 | 第53-54页 |
·对象定位 | 第54-5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模式选择 | 第55-56页 |
·境外立法模式 | 第55页 |
·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| 第55-56页 |
·建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特别法律制度的建议 | 第56-65页 |
·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| 第56-59页 |
·建立风险隔离法律制度 | 第59-61页 |
·监管法律制度 | 第61-63页 |
·税收法律制度 | 第63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