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建立代理权征集制度的思考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代理权征集概念解析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概念分析 | 第10-13页 |
一、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二、特性归纳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理论探索 | 第13-17页 |
一、理论基础及法理成因 | 第13-15页 |
二、机构投资者的推进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代理权征集制度建立之必要及可行性分析 | 第17-28页 |
第一节 制度建立必要性分析 | 第17-23页 |
一、法律功效对改善公司治理潜力巨大 | 第17页 |
二、正面价值促进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| 第17-19页 |
三、我国对该制度需求迫切 | 第19-23页 |
第二节 制度建立可行性分析 | 第23-25页 |
一、股权结构有改变趋势 | 第24页 |
二、股东参与意识增强 | 第24-25页 |
三、监管规范逐步健全 | 第25页 |
第三节 潜在负面价值及应对措施 | 第25-28页 |
一、损害股东及公司利益的可能性 | 第25-26页 |
二、强化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 | 第26-27页 |
三、阻碍公司正常运营的可能性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现有立法例之借鉴 | 第28-37页 |
第一节 市场导向——美国 | 第28-32页 |
一、美国代理权征集制度的框架 | 第28页 |
二、美国SEC 规则的主要内容 | 第28-31页 |
三、美国各州立法中相关规定 | 第31-32页 |
四、美国制度的借鉴意义 | 第32页 |
第二节 银行主导——德国、日本 | 第32-35页 |
一、德国 | 第32-33页 |
二、日本 | 第33-34页 |
三、借鉴意义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家族控制——我国台湾地区 | 第35-37页 |
一、规制 | 第35-36页 |
二、借鉴意义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代理权征集制度构建之思考建议 | 第37-50页 |
第一节 总体立法导向 | 第37-38页 |
一、立法背景 | 第37页 |
二、立法导向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立法体例设计 | 第38-40页 |
一、结构层次 | 第38-39页 |
二、监管模式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一般制度设计 | 第40-47页 |
一、征集行为界定 | 第40-41页 |
二、征集人资格限定 | 第41-42页 |
三、委托书格式及内容 | 第42-44页 |
四、信息披露内容及标准 | 第44-46页 |
五、股东提案权 | 第46-47页 |
第四节 分歧制度设计 | 第47-50页 |
一、有偿征集禁止 | 第47-49页 |
二、征集费用的补偿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