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道路建筑材料论文

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标准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2页
 1-1 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1-2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1-2-1 国内研究第10页
  1-2-2 国外研究第10-11页
 1-3 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1-12页
  1-3-1 主要研究内容第11-12页
第二章 试验原材料性质及试验方法第12-20页
 2-1 原材料性质第12-14页
  2-1-1 沥青第12页
  2-1-2 粗集料第12-13页
  2-1-3 细集料第13页
  2-1-4 矿粉第13-14页
 2-2 实验方法第14-20页
  2-2-1 成型混合料试件的方法第14-15页
  2-2-2 高温稳定性实验第15-16页
  2-2-3 水稳定性实验第16-18页
  2-2-4 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第18-20页
第三章 混合料颗粒堆积及级配研究第20-35页
 3-1 颗粒堆积第20-27页
  3-1-1 颗粒堆积参数第20-21页
  3-1-2 球体的堆积第21-23页
  3-1-3 颗粒的堆积第23-26页
  3-1-4 紧密堆积理论第26-27页
 3-2 多级嵌挤密实级配设计第27-31页
  3-2-1 粗集料级配设计研究第27-28页
  3-2-2 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8-30页
  3-2-3 细集料级配设计第30-31页
 3-3 合成集料级配第31-33页
  3-3-1 集料的合成比例计算第31-33页
  3-3-2 合成级配集料嵌挤状态的评价第33页
 3-4 级配确定第33-34页
 3-5 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 内摩擦角实验仪器制备第35-41页
 4-1 理论基础第35-36页
  4-1-1 内摩擦角第35-36页
 4-2 仪器尺寸的确定第36-39页
  4-2-1 桶直径的确定第36页
  4-2-2 孔径大小的确定第36-37页
  4-2-3 桶高的确定第37页
  4-2-4 桶底与仪器底座高度的确定第37-38页
  4-2-5 内摩擦角α的推导过程第38-39页
 4-3 仪器操作规程第39-40页
  4-3-1 试验目的第39页
  4-3-2 仪器设备第39页
  4-3-3 试验步骤第39-40页
  4-3-4 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40页
 4-4 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五章 内摩擦角与细集料特性的关系第41-51页
 5-1 集料特性第41-45页
  5-1-1 圆度第41-42页
  5-1-2 球度第42-43页
  5-1-3 棱角性第43-44页
  5-1-4 表面组织第44-45页
 5-2 粒形测定方法第45-47页
  5-2-1 筛分第45页
  5-2-2 扁平细长颗粒第45页
  5-2-3 破碎砾石含量第45-46页
  5-2-4 细集料的棱角性第46页
  5-2-5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粒形分析方法第46-47页
 5-3 内摩擦角与细集料特性的关系第47-50页
  5-3-1 内摩擦角与细集料流动时间的关系第47-48页
  5-3-2 内摩擦角与细集料间隙率的关系第48-49页
  5-3-3 内摩擦角与细集料砂当量的关系第49-50页
 5-4 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六章 内摩擦角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第51-61页
 6-1 内摩擦角与高温稳定性关系第51-52页
 6-2 内摩擦角与混合料水稳定性关系第52-54页
 6-3 内摩擦角与混合料弯拉强度关系第54-56页
 6-4 细集料粒形指标与混合料性能关系第56-60页
 6-5 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七章 主要结论及建议第61-63页
 7-1 主要结论第61页
 7-2 进一步研究建议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墩混凝土早期裂缝与实验研究
下一篇: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纵坡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