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变驱动的次临界堆燃耗计算二维效应分析研究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-19页 |
| ·聚变驱动的次临界清洁核能系统 | 第13-16页 |
| ·先进核能系统研究的意义和中子学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·聚变驱动的次临界堆 | 第14-16页 |
| ·燃耗计算和分析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·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程序系统和核数据库 | 第19-32页 |
| ·中子学理论 | 第19-27页 |
| ·中子输运方程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| ·离散纵标法(S_N)和蒙特卡罗(MC)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反应堆燃耗计算原理 | 第22-27页 |
| ·程序系统 VisualBUS | 第27-29页 |
| ·核数据库 HENDL1.0/MG | 第29-31页 |
| 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聚变驱动次监界堆一维中子学方案优化 | 第32-44页 |
| ·FDS-I系统概况和基本功能 | 第32-34页 |
| ·双冷嬗变包层 | 第34-35页 |
| ·双冷嬗变包层中子学优化计算 | 第35-44页 |
| ·优化的原则和目标 | 第35-38页 |
| ·计算模型 | 第38-41页 |
| ·优化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第四章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中子学二维效应分析 | 第44-55页 |
| ·二维计算模型 | 第44-48页 |
| ·计算结果和分析 | 第48-53页 |
| ·材料体积份额相同 | 第48-50页 |
| ·初装质量相同 | 第50-51页 |
| ·初始 K_(eff)相同 | 第51-53页 |
| ·结论 | 第53-55页 |
|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55-57页 |
| ·总结 | 第55页 |
| ·展望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|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