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动网络安全认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·意义与目的 | 第13-14页 |
| ·小结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主动网络概述 | 第15-27页 |
| ·主动网络的由来 | 第15-17页 |
| ·传统网络的局限性 | 第15页 |
| ·主动网络的提出 | 第15-17页 |
| ·主动网络框架 | 第17-22页 |
| ·主动网络体系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主动节点构架 | 第18-19页 |
| ·主动包格式及处理过程 | 第19-22页 |
| ·主动网络的实现途径 | 第22页 |
| ·主动网络的研究热点 | 第22-24页 |
| ·国内外著名研究项目 | 第24-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安全威胁与网络安全技术 | 第27-33页 |
| ·主动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| 第27-28页 |
| ·网络安全技术 | 第28-32页 |
| ·信息加密技术 | 第28-29页 |
| ·散列算法 | 第29-30页 |
| ·数字签名 | 第30页 |
| ·数字证书 | 第30-32页 |
| 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ASP EE和SENCOMM平台 | 第33-46页 |
| ·ASP EE | 第33-34页 |
| ·SENCOMM | 第34-39页 |
| ·简介 | 第34-35页 |
| ·组成部分 | 第35-36页 |
| ·消息封装 | 第36-39页 |
| ·消息传输过程 | 第39-40页 |
| ·主动应用的编写 | 第40-43页 |
| ·SENCOMM安全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智能探针 | 第43页 |
| ·可加载库 | 第43-45页 |
| 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五章 安全认证模型 | 第46-50页 |
| ·安全模型的提出 | 第46页 |
| ·证书服务器(CA) | 第46-47页 |
| ·用户 | 第47页 |
| ·主动节点 | 第47-48页 |
| ·远程库服务器 | 第48-49页 |
| ·日志记录与安全策略库 | 第49页 |
| 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六章 安全模型的实现 | 第50-69页 |
| ·实验环境 | 第50-52页 |
| ·资源准备 | 第50页 |
| ·实验环境配置 | 第50-51页 |
| ·环境的运行 | 第51-52页 |
| ·数字证书的创建与导出 | 第52-56页 |
| ·创建 CA服务器证书(受信任的证书)和用户证书 | 第53页 |
| ·导出数字证书 | 第53-54页 |
| ·利用CA证书对用户证书授权签名 | 第54-55页 |
| ·准备好的证书和密钥库文件 | 第55-56页 |
| ·智能探针安全模型的实现 | 第56-62页 |
| ·认证原理 | 第56-57页 |
| ·认证的实现 | 第57-58页 |
| ·探针执行日志记录 | 第58-59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59-62页 |
| ·可加载库安全模型的实现 | 第62-68页 |
| ·实现思想描述 | 第62-65页 |
| ·用户访问可加载库权限控制 | 第65-66页 |
| ·可加载库安全模型实现 | 第66-68页 |
| ·可加载库日志记录 | 第68页 |
| ·可加载库安全传输示例 | 第68页 |
| 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