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31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6页 |
·大庆市概况 | 第10-11页 |
·黎明河流域和上游南岗泡水环境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6-28页 |
·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和作用机理 | 第16-17页 |
·潜流人工湿地的影响因素 | 第17-25页 |
·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理论及应用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8-3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8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8-31页 |
第2章 潜流人工湿地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填料筛选 | 第31-57页 |
·填料性能评价方法及种类 | 第31-34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填料种类 | 第32页 |
·填料基本特征 | 第32-34页 |
·填料的微观特征及矿物组分研究 | 第34-37页 |
·填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| 第34-36页 |
·填料矿物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填料的静态吸附特性 | 第37-46页 |
·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38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38-46页 |
·填料的动态吸附特性 | 第46-52页 |
·试验系统及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| 第48-49页 |
·COD_(Cr)的去除 | 第49-50页 |
·氮的去除 | 第50-52页 |
·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生长特征 | 第52-54页 |
·填料的价格 | 第54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3章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植物筛选及现场试验系统构建 | 第57-65页 |
·潜流湿地系统植物的选择 | 第57-61页 |
·植物选择的原则 | 第57-58页 |
·当地土壤特征 | 第58页 |
·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现状 | 第58-60页 |
·湿地植物的选择 | 第60-61页 |
·现场试验系统的构建 | 第61-64页 |
·系统填料密度和堆积密度的测定 | 第62-63页 |
·孔隙率的测定 | 第63-64页 |
·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4章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油湖泊水的净化效应 | 第65-87页 |
·试验系统的运行条件 | 第65-68页 |
·水体污染特征 | 第65页 |
·pH 和碱度 | 第65-67页 |
·水温 | 第67页 |
·溶解氧 | 第67-68页 |
·试验系统的微生物量 | 第68-69页 |
·试验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| 第69-80页 |
·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| 第69-72页 |
·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| 第72-74页 |
·氮素的去除效果 | 第74-80页 |
·潜流湿地单元优化 | 第80页 |
·耐冷菌的分离 | 第80-84页 |
·耐冷菌的生长特性 | 第80-8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81-82页 |
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82-84页 |
·小结 | 第84-87页 |
第5章 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湖泊水体中石油类的机理分析 | 第87-93页 |
·微生物作用 | 第87-89页 |
·吸附作用 | 第89-90页 |
·石油类污染物去除途径分析 | 第90-92页 |
·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93-97页 |
·结论 | 第93-94页 |
·建议 | 第94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