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杨论文

多维色谱法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再生过程的蛋白质表达谱

目录第1-14页
正文图表目录第14-15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5-53页
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与木材形成第15-31页
  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的概念第15页
  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的生物学及经济价值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的结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发育过程及调控第17-31页
       ·原形成层的形成和维持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·维管束径向发育模式调控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·初生分生组织与次生维管形成层区调控比较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·细胞扩张/伸长及次生壁的形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·木质素的生物合成与沉积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·细胞程序性死亡与木材形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激素在次生维管系统发育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第29-31页
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发育研究的实验系统第31-36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系统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组织切片系统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第34页
     ·植株整体系统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创伤系统第35-36页
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的研究方法第36-49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·遗传作图(Genetic Mapping)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(Single Nueleotide Polymorphism,SNP)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荧光原位杂交(FISH)及DNA纤维-荧光原位杂交(Fiber-FISH)技术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限制性标志基因组扫描技术(Restriction Landmark Genomic Scanning,RLGS)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转录组学研究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·EST比较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抑制性扣除杂交(Suppressive Subtractive Hybridization,SSH)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基因表达系列分析(Serial Analysis of Gene Expression,SAGE)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基于cDNA-AFLP技术的转录组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基于基因芯片的转录组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·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·二维凝胶电泳(2-DE)在蛋白质组学分离工作中的位置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多维色谱在蛋白质组学分离工作中的应用与进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·其它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第47页
       ·质谱仪在蛋白质组学鉴定工作中的应用与进展第47-49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立论依据和研究意义第49-50页
   ·本研究论文的技术路线第50-53页
第二章 材料和方法第53-67页
   ·毛白杨剥皮再生及取样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毛白杨植株选择第53页
     ·大面积剥皮创伤第53页
     ·再生样品的获取第53页
     ·再生过程的显微观察第53-54页
   ·再生样品蛋白质提取第54-58页
     ·样品总蛋白提取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·低pH值法提取总蛋白第54页
       ·高pH值法提取总蛋白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·正辛基葡萄苷溶解法提取总蛋白第55页
       ·膜蛋白提取法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总蛋白浓度测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·BCA法蛋白质浓度测定第56页
       ·Bradford法蛋白质浓度测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·总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评价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·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7页
       ·考马斯亮兰染色第57页
       ·银染第57-58页
   ·总蛋白的二维色谱分离第58-62页
     ·总蛋白溶解第58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溶液脱盐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浓度测定第59页
     ·一维聚焦色谱分离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·试剂准备第59页
  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第59页
       ·分析程序第59-61页
     ·二维反相色谱分离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·流动相的准备第61页
  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第61页
       ·分析程序第61-62页
   ·再生过程的蛋白质表达分析第62页
     ·色谱图的转换第62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比较第62页
     ·差异蛋白的选取第62页
   ·蛋白质PMF鉴定第62-64页
     ·试剂配制第62-63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样品的酶解第63页
     ·酶解产物脱盐第63-64页
     ·MALDI-TOF MS分析第64页
     ·MS结果的数据库检索第64页
   ·部分蛋白质编码基因转录本表达模式测定第64-67页
     ·总RNA提取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单链cDNA制备第65页
     ·定量PCR引物设计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定量PCR分析第66-67页
第三章 结果与分析第67-87页
   ·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再生过程第67-70页
   ·植物材料总蛋白的提取第70-72页
     ·三种提取可溶性蛋白方法的比较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膜蛋白的提取第71页
     ·总蛋白的提取第71-72页
   ·总蛋白的分离第72-79页
     ·一维聚焦色谱(HPCF)的可靠性分析及样品分离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·简单混合物的分离效果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·毛白杨形成层区样品的分离效果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·次生维管再生样品的分离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二维反相色谱(HPRP)的可靠性分析及样品分离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·简单混合物的分离效果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·毛白杨形成层区样品的分离效果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·次生维管再生样品的分离第78-79页
   ·再生过程的蛋白质表达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·差异蛋白的PMF鉴定第80-81页
   ·毛白杨形成层区蛋白质表达谱第81-83页
   ·部分蛋白质编码基因的MRNA表达模式分析第83-87页
第四章 讨论第87-105页
   ·植物次生维管系统研究的实验体系第87-88页
   ·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案第88-90页
   ·二维色谱系统的分离能力第90-91页
   ·与2-DE/MALDI TOF结果比较第91-92页
   ·PF2D/MALDITOF系统可靠性第92-93页
   ·次生维管系统再生过程中的差异蛋白第93-97页
     ·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第93-94页
     ·细胞骨架与维管发育第94页
     ·信号转导在维管发育中的地位第94-95页
     ·转录因子与转录调控第95-96页
     ·细胞次生壁的形成第96-97页
   ·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分析第97-105页
     ·WAK4蛋白编码基因第97-98页
     ·CIPK18蛋白编码基因第98-99页
     ·MYB114转录因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14-3-3 like蛋白编码基因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几个未知功能基因第101-105页
第五章 结论第105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39页
致谢第139-141页
附表第141-190页
 附表一第141-173页
 附表二第173-187页
 附表三第187-190页

论文共1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食物安全及预警研究
下一篇: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投资壁垒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