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
文献综述 | 第1-1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·农民概念的界定 | 第17页 |
·农民收入及相关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农民收入 | 第17-18页 |
·农民收入的分类 | 第18页 |
·其他概念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重庆市发展农业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| 第19-26页 |
·自然资源条件 | 第19-21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9页 |
·地形、地貌 | 第19页 |
·土地资源 | 第19-20页 |
·植物资源 | 第20页 |
·动物资源 | 第20页 |
·水资源 | 第20-21页 |
·气候资源 | 第21页 |
·基础实施条件 | 第21-22页 |
·交通 | 第21-22页 |
·能源 | 第22页 |
·邮电通讯 | 第22页 |
·经济发展环境条件 | 第22-26页 |
·人口与社会 | 第22-23页 |
·国民经济 | 第23页 |
·就业状况 | 第23页 |
·农业 | 第23-24页 |
·工业 | 第24页 |
·固定资产投资 | 第24页 |
·环保与生态 | 第24页 |
·旅游 | 第24页 |
·对外经济 | 第24页 |
·金融与财政收入 | 第24-25页 |
·科技与教育 | 第25页 |
·移民与扶贫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重庆市农民收入现状 | 第26-39页 |
·重庆市农民收入数量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·重庆市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| 第27-29页 |
·重庆市农民收入的差距 | 第29-31页 |
·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| 第29-30页 |
·重庆市三大经济区、区县间农民收入差距 | 第30-31页 |
·重庆市农民收入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差距 | 第31-32页 |
·重庆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带来的影响 | 第32-39页 |
·直接影响 | 第32-37页 |
·间接影响 | 第37-39页 |
第5章 重庆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| 第39-49页 |
·宏观原因 | 第39-44页 |
·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| 第39-40页 |
·向工业倾斜的政策 | 第40页 |
·国家宏观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,调控政策不配套 | 第40-41页 |
·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,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| 第41页 |
·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,农业比较效益低 | 第41页 |
·农业财政投入不足,基础设施差,缺乏增收后劲 | 第41-42页 |
·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,农产品生产成本高 | 第42-43页 |
·农民不合理的负担依然过重 | 第43-44页 |
·微观原因 | 第44-49页 |
·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 | 第44页 |
·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 | 第44页 |
·农村城镇化水平滞后 | 第44-46页 |
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| 第46-47页 |
·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| 第47-48页 |
·农业市场化程度低 | 第48-49页 |
第6章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| 第49-71页 |
·制度完善和创新 | 第49-52页 |
·取消户籍制度 | 第49-50页 |
·改革和完善劳动就业制度 | 第50页 |
·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 | 第50-51页 |
·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| 第51-52页 |
·改革和完善农村税费制度 | 第52页 |
·体制完善和创新 | 第52-55页 |
·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 | 第52-53页 |
·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| 第53-54页 |
·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| 第54-55页 |
·农民增收的具体举措 | 第55-71页 |
·加强农业基础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| 第55-56页 |
·大力推进“三百工程”建设 | 第56-60页 |
·大力发展农村二、三产业及小城镇建设 | 第60-64页 |
·推进农业信息化,构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 | 第64-65页 |
·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、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| 第65页 |
·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结构 | 第65-66页 |
·因地制宜,发展特色农业 | 第66-67页 |
·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| 第67-69页 |
·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| 第69-71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发表的论文和主持、主研的课题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