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携式数字化心音分析仪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对人工心脏瓣膜的无创伤检测 | 第11页 |
·对心音微弱成分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心音的模式识别与自动解释 | 第12-13页 |
·心胸传播特性的建模与分析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2 心音特性传感器的研究 | 第17-22页 |
·心音产生的原理 | 第17页 |
·PVDF 压电膜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| 第17-19页 |
·PVDF 结构 | 第18页 |
·所选用的心音传感器的参数和特性 | 第18-19页 |
·基于听诊头和驻极体电容的心音传感器 | 第19-22页 |
·驻极体话筒的原理 | 第20-21页 |
·自己制作的传感器采集的心音图 | 第21-22页 |
3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2-40页 |
·心音模拟电路的设计 | 第23-25页 |
·心音前置放大 | 第23页 |
·高通滤波电路 | 第23-24页 |
·低通滤波电路 | 第24页 |
·主放大电路 | 第24-25页 |
·电平抬升电路 | 第25页 |
·心电模拟电路的设计 | 第25-30页 |
·心电前置放大 | 第25-27页 |
·心电前置放大电路 | 第27-28页 |
·基线复零电路 | 第28-29页 |
·低通滤波电路 | 第29-30页 |
·主放大电路和电平抬升 | 第30页 |
·数字电路的设计 | 第30-35页 |
·单片机选型 | 第31页 |
·Σ-ΔA/D 的选择 | 第31-33页 |
·CPLD 控制PCM1801 的实现 | 第33页 |
·与上位机的通信 | 第33-35页 |
·电源电路 | 第35页 |
·MAX+PLUSⅡ的设计过程概述 | 第35-38页 |
·设计输入 | 第35-36页 |
·设计处理 | 第36页 |
·设计效验 | 第36-37页 |
·器件编程 | 第37-38页 |
·ESD 保护和安全性设计 | 第38-40页 |
4 心音分析算法及软件设计 | 第40-52页 |
·心音分析技术的发展 | 第40页 |
·心音分析技术的研究概况 | 第40-42页 |
·心音信号处理软件 | 第42-46页 |
·心音采集模块 | 第43-44页 |
·心音数据存储模块 | 第44页 |
·心音数据预处理模块 | 第44-46页 |
·心音数据回放模块 | 第46页 |
·心音的成分的提取 | 第46-50页 |
·基于心电R 波定位的心音成分提取 | 第47-49页 |
·基于Shannon 能量的心音成分提取 | 第49-50页 |
·心音信号的三维动态谱分析 | 第50-52页 |
5 嵌入式计算机平台的构建 | 第52-55页 |
·嵌入式系统发展状况 | 第52-53页 |
·嵌入式计算机的选取 | 第53页 |
·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| 第53-55页 |
6 临床采集分析 | 第55-69页 |
·心音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| 第55-59页 |
·在瓣膜疾病中的应用 | 第55-56页 |
·在冠状动脉狭窄疾病中的应用 | 第56-57页 |
·对心功能的评价 | 第57页 |
·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| 第57-58页 |
·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| 第58-59页 |
·心音听诊部位 | 第59页 |
·临床采集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正常人的心音图 | 第60-61页 |
·心脏杂音的特点 | 第61-62页 |
·常见杂音的时期和形态 | 第62页 |
·心脏杂音与心脏瓣膜疾的关系 | 第62-64页 |
·临床采集的心音图 | 第64-68页 |
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9页 |
·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75-76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76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