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课程论文

基础教育课程的意识形态探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前言第9-13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9-11页
 二、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三、研究方法第12-13页
第一部分 课程的意识形态负载第13-23页
 一、意识形态的多元解说第13-15页
  (一) 作为“观念学”的意识形态第13-14页
  (二) 作为“虚假意识”的意识形态第14页
  (三) 作为一种“表象”的意识形态第14-15页
 二、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功能第15-16页
  (一) 意识形态的特点第15-16页
  (二) 意识形态的功能第16页
 三、意识形态与课程的互动关系第16-17页
  (一) 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建构第16-17页
  (二) 意识形态、主体与课程之间的互动关系第17页
 四、西方课程的意识形态视域第17-23页
  (一) 新教育社会学的视野第18-20页
  (二) 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点第20-21页
  (三) 女性主义的视角第21-23页
第二部分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意识形态透视第23-40页
 一、历史的检视:我国古代课程知识的价值及权力特征第23-25页
  (一) 控制与霸权的弥散第23-24页
  (二) 课程权力的斗争与冲突第24-25页
 二、我国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意识形态情状第25-40页
  (一) 课程标准的意识形态解读第25-28页
  (二) 基础教育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分析第28-40页
第三部分 审视与超越:基础教育课程的意识形态“去蔽”第40-50页
 一、历史与现实的反观:意识形态控制是课程的宿命吗?第41-42页
  (一) 二元对立观:课程的意识形态控制的根源第41页
  (二) 多元共存:课程的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消解第41-42页
 二、迈向社会公正的基础教育课程第42-45页
  (一) “课程公正”:教育公正的指向第43-44页
  (二) 课程实现社会公正之路径第44-45页
 三、批判与创新:超越意识形态控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取向第45-50页
  (一) 课程意识形态的“去蔽”与课程的“文化批判性”的回归第46页
  (二) 课程文化从“工具性”向“成人性”的转型第46-50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50-53页
后记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Nd-Fe-Sb三元系合金相图773K等温截面以及新化合物FeDy6Sb2、NdFeSb3晶体结构的测定
下一篇:人力资本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效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