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问题提出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| 第16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16-19页 |
|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| 第19-43页 |
| ·概念框架 | 第19-29页 |
| ·经济人(economic man) | 第19-20页 |
| ·信息不完备与不对称分布(information incompleteness and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) | 第20-21页 |
| ·正交易费用(positive transaction cost) | 第21-22页 |
| ·不完全契约(incomplete contract) | 第22-23页 |
| ·外部性(externality) | 第23-24页 |
| ·制度(institution)与制度变迁(institutional change) | 第24页 |
| ·产权(property rights) | 第24-26页 |
| ·所有权结构(ownership structure)与控股股东(controlling shareholde | 第26-27页 |
| ·利益相关者(the stakeholders) | 第27-29页 |
| ·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9-35页 |
| ·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| 第35-38页 |
| ·公司财权配置的研究综述 | 第38-43页 |
| 3 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财权配置的理论分析 | 第43-67页 |
| ·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| 第43-56页 |
| ·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及其形成机理 | 第43-49页 |
| ·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博弈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控股股东侵占的主要机制 | 第51-52页 |
| ·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影响因素 | 第52-56页 |
| ·公司财权配置的理论分析 | 第56-64页 |
| ·不完全契约与产权模糊、所有权安排 | 第56页 |
| ·公司所有权、公司财权与公司财务控制权 | 第56-59页 |
| ·公司财权配置的基本特征 | 第59-60页 |
| ·公司财权配置的功能 | 第60-61页 |
| ·公司财权配置的实现机制 | 第61-64页 |
| ·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公司财权配置的关系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4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财权配置的实证分析 | 第67-87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行为表现 | 第67-72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财权配置的现状分析 | 第72-77页 |
| ·实证分析 | 第77-86页 |
| ·理论假设 | 第77-80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80-83页 |
| ·实证分析 | 第83-85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85-8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| 5 美、日公司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财权配置比较分析 | 第87-104页 |
| ·美、日公司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财权配置模式比较 | 第88-100页 |
| ·股权结构 | 第88-91页 |
| ·董事会 | 第91-94页 |
| ·债务约束 | 第94-95页 |
| ·股票市场 | 第95-97页 |
| ·法律规制 | 第97-99页 |
| ·政府监管 | 第99-100页 |
| ·美、日公司财权配置模式评价 | 第100-102页 |
| ·几点启示 | 第102-10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| 6 我国上市公司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财权配置制度设计 | 第104-124页 |
| ·合理配置上市公司财权的资本结构 | 第104-109页 |
| ·完善股权结构 | 第104-107页 |
| ·强化债务约束 | 第107-109页 |
| ·合理配置上市公司财权的公司治理机制 | 第109-113页 |
| ·共同治理机制 | 第110-112页 |
| ·相机治理机制 | 第112-113页 |
| ·合理配置上市公司财权的法律制度 | 第113-120页 |
| ·合理配置上市公司财权的政府监管 | 第120-122页 |
| ·合理配置上市公司财权的控制权市场 | 第122-1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| 7 总结与展望 | 第124-128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124-126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126-128页 |
| 致谢 | 第128-12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9-138页 |
|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项目 | 第138-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