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与教育--价值教育基础理论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导言 教育:通向意义与价值世界 | 第14-22页 |
一、意义:人生目的之指向 | 第14-16页 |
二、价值:人之目的性的证明 | 第16-18页 |
三、价值教育:生存意义的诉求 | 第18-22页 |
第一章 现代性价值危机考察 | 第22-61页 |
一、价值预设的演变 | 第22-35页 |
(一) 形而上学之规定 | 第22-28页 |
(二) 神性的设定 | 第28-30页 |
(三) 启蒙之祛魅 | 第30-32页 |
(四) 价值理性的裂变 | 第32-35页 |
二、现代性价值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| 第35-42页 |
(一) 现代性价值危机的根源 | 第35-39页 |
(二) 现代性价值危机的实质 | 第39-42页 |
三、价值危机的拯救方式数种 | 第42-54页 |
(一)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| 第43-45页 |
(二) 麦金太尔的回归诉求 | 第45-47页 |
(三)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 | 第47-49页 |
(四) 全球伦理的神学模式 | 第49-52页 |
(五) 生态伦理思想 | 第52-54页 |
四、价值难题的思考 | 第54-61页 |
(一) 价值定义诸种 | 第54-56页 |
(二) 价值研究路径的局限 | 第56-57页 |
(三) 价值的生存论意蕴 | 第57-61页 |
第二章 价值教育之思维基点 | 第61-98页 |
一、终极价值话语的虚妄 | 第61-67页 |
(一) 终极价值话语分析 | 第61-63页 |
(二) 终极价值话语的教育学表达 | 第63-66页 |
(三) 终极价值话语的贡献与虚妄 | 第66-67页 |
二、教育作为工具的逻辑 | 第67-75页 |
(一) 教育的工具性 | 第67-70页 |
(二) 教育的功利化 | 第70-72页 |
(三) 技术宰制与教育同质化 | 第72-75页 |
三、教育作为事实的逻辑 | 第75-80页 |
(一) 教育作为事实的考察 | 第75-76页 |
(二) 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| 第76-79页 |
(三) 教育研究科学化之蔽 | 第79-80页 |
四、教育的生存论阐释 | 第80-89页 |
(一) 教育与生命 | 第81-84页 |
(二) 教育与生活 | 第84-87页 |
(三) 生存论视阈中的教育 | 第87-89页 |
五、生存论视野中的教育与价值关系 | 第89-98页 |
(一) 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(二) 教育如何处理价值问题 | 第91-94页 |
(三) 从人的生活出发的路径探讨 | 第94-98页 |
第三章 价值教育之界定 | 第98-159页 |
一、国际价值教育思潮简介 | 第98-113页 |
(一) 国际价值教育兴起的背景 | 第98-103页 |
(二) 国外价值教育研究的问题领域 | 第103-107页 |
(三) 价值教育在英国 | 第107-110页 |
(四) 价值教育在美国 | 第110-113页 |
二、价值教育何以需要 | 第113-125页 |
(一) 现代人的基本缺失 | 第114-117页 |
(二) 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 | 第117-121页 |
(三) 现代教育需要价值教育 | 第121-123页 |
(四) 确立教育的人学目的论 | 第123-125页 |
三、价值教育是什么 | 第125-134页 |
(一) 国际价值教育定义 | 第125-128页 |
(二) 我国的价值教育定义 | 第128-132页 |
(三) 价值教育之定位 | 第132-134页 |
四、价值教育的内涵 | 第134-150页 |
(一) 价值教育定义的理论基础阐释 | 第134-138页 |
(二) 关于价值教育涵义的比较分析 | 第138-144页 |
(三) 价值教育的几个核心观念 | 第144-150页 |
五、价值教育的目的、本质与特征 | 第150-159页 |
(一) 价值教育的目的 | 第150-155页 |
(二) 价值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| 第155-159页 |
第四章 价值教育的实践形态 | 第159-206页 |
一、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梗阻现象透视 | 第159-167页 |
(一) 知识教育中的价值遮蔽 | 第159-162页 |
(二) 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失真 | 第162-164页 |
(三) 普通教育目标制导的失衡 | 第164-166页 |
(四) 学校教育方式的失当 | 第166-167页 |
二、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价值教育 | 第167-176页 |
(一)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思考 | 第168-169页 |
(二) “诺丁斯模式”的启示 | 第169-171页 |
(三) 一个有待拓展的尝试 | 第171-176页 |
三、价值教育内容论 | 第176-186页 |
(一) 当前我国价值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| 第176-178页 |
(二) 确立价值教育内容的依据 | 第178-183页 |
(三) 一个建议性的价值内容谱系 | 第183-186页 |
四、价值教育类型论 | 第186-199页 |
(一) 道德教育 | 第187-189页 |
(二) 公民教育 | 第189-192页 |
(三) 思想政治教育 | 第192-194页 |
(四) 环境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| 第194-196页 |
(五) 其他的价值教育形式 | 第196-199页 |
五、价值教育的实施方法 | 第199-206页 |
(一) 价值发现的方法 | 第200-202页 |
(二) 价值引导的方法 | 第202-203页 |
(三) 价值商谈的方法 | 第203-206页 |
结语 | 第206-208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208-217页 |
后记 | 第217-218页 |